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赤壁赋》教学设计

《赤壁赋》教学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赤壁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感悟语言运用的妙处。

3、体会作者遇到挫折后体现出来的旷达乐观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景、情、理三者内在的联系。

2、语言运用的妙处。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余秋雨先生有一篇散文叫《苏东坡突围》,这篇文章主要讲述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作者认为这段炼狱般的经历让苏轼真正走向了成熟,因此,在文末余秋雨写到:“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二、示标

熟读课文,理清思路。

三、简介作者及背景

四、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教师朗诵全文,要求听准字音,听出节奏,听教师对文章感情变化的处理。

2、朗读指导:结合“文赋”“骈散结合”的特点,找出文中押韵的韵脚。

3、齐读。

4、思考: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

讨论明确:乐──悲──乐。

五、对照注释自读课文

注意加粗字的读音: 壬戌之秋 斗牛之间 愀然 酾酒临江 横槊赋诗 无尽藏也 扁舟 相与枕藉 多义词: 属:神情与苏黄不属:关联,动词。 卒:保卒余年:终,动词。 属予作文以记之:嘱托,动词。 卒莫消长也:终于,副词。 举酒属客:劝酒,动词。 虚词:于 月出于东山之上:从。 徘徊于斗牛之间:在。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 词类活用:舞 泣 侣 友 渔樵

六、学生质疑问难

七、作业:熟读全文

第二、三课时

一、检查学生朗读

二、研习课文

1、学习第一段:

⑴ 指读第一段。

⑵ 划出写景的句子,同桌讨论,形成一个整体画面。

(要求能按照由上到下、由远及近的顺序,将这个画面描述出来。可以打腹稿,也可以拟个简单的提纲,目的在于通过想象再现东坡先生的此时此地此景。 )

请一个同学描述。

⑶ 小结第一段的景物特征:澄澈、幽美。

⑷ 指导背诵要领:首先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其次是景物描写,是抒发感受,突出游人之乐。

⑸ 学生试背,齐背。

⑹ 指名上黑板背写景物描写的句子。

2、学习第二段:

⑴ 指读第二段。

⑵ 教师引导:如此幽美的自然环境中,作者的心情如何?请在此段找一个词概括。

⑶ 作者写了饮酒放歌之乐后,接着写谁?箫声如何?请找四个词概括,并分别组词。

哀怨、思慕、啜泣、倾诉。

⑷ 作者是如何描写箫声之悲的?

(借助夸张、想像,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化抽象为具体,把洞箫那种咽低回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

⑸ 记诵思路:乐──歌──箫声。

⑹ 齐背。

3、研习第三段:

⑴ 指名朗读。

⑵ 提问:客人因何而悲?

“客”之所以“悲”,在于触景伤怀,有感于人生短暂。眼前之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曹操的诗句,进而联想到曹操兵败赤壁的惨状。这么个“一世之雄”尚且随着“大江东去”,而销声匿迹,有为者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生命短暂、有志而无为者,羡慕长江永恒,哀叹人生短暂,表现出一种消极的人生观和虚无主义思想。对于封建社会的文人士大夫来说,当他们政治失意或生活遇到挫折的时候,往往就陷入这样的苦闷与迷茫之中。虽为客语,实际反映了作者本人思想中的消极面。

通过“客曰”,由眼前的“江水”“明月”想到曹操、周瑜两个英雄人物,是写景;再由他们的“而今安在哉”,揭示人生短促之“悲”,是议论;引出曾、周两人,更见己身之渺小,自然生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是抒情。

⑶ 记诵思路:苏子问──客曰(孟德──周郎──吾与子)。

⑷ 齐背。

4、研习第四段:

(齐读)

针对客人的悲情,苏子做了什么样的回答?如何评价作者的观点?

(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苏子的回答:照应文章开头的写景和客的笑话,以明月、江水作比,说明世上万物和人生,都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从变的角度看,天地万物就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能保持不变;而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人类都是永久存在的,用不着羡慕长江的无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也用不着哀叹人生的短促。应该轻物质而重精神,执着于自己的不朽事业,保持平静超然的心态和乐观旷达的情怀。作者不同意看问题绝对化,注意到事物相反相成的辩证关系。但这种观点并非科学,因为作者沿袭了庄子的相对主义观点,否认衡量事物的客观标准,抹杀事物质与量的实际界限。总之,在当时的背景下,作者的观点还是积极的。

5、学习第五段:

思考:

⑴ 本段感情色彩如何?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⑵ 这样结尾有什么深刻含义?

⑶ 结合全文,应如何认识文中的“主”与“客”?

明确:

⑴ 本段感情色彩为“喜”照应了开头超然欲仙的快乐。主要写客人听了苏子的话,身心释然,主客开怀畅饮,兴尽酣睡。

⑵ 这样结尾是向政敌的一种暗示:我虽然遭受迫害,贬滴黄州,但我的日子过得并不错,既不寂寞也不苦恼。这实际上是一种抗议。

⑶ “主”“客”实为一体,分别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积极和消极的心态。

三、总结全文

课文描写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然后通过客人的洞荒吹奏极其幽怨的声调,引起主客之间的一场问答,转移到关于人生态度问题的论辩上,写出历史人物的兴亡和现实苦闷的“悲”,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以求解脱,最后归于豁达乐观。表现出作者“乐──悲──乐”的感情变化。这也是课文的感情线索。文章合而不露,意在言外,深沉的感情融于景物描写之中,满腔的悲愤寄寓在旷达的风貌之下。

四、艺术鉴赏

1、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

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这就创造出一种情、景、理的融合,充满诗情画意而又蕴涵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第三段重在写景,与作者超然旷达的心境相映成趣,也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奠定了基础。第四段虽然重在说理,却借追述历史陈迹、抒怀历史人物而显示人生与天地“变”与“不变’的哲理。

2、“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

本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那种诗的特质和情韵,同时又吸收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韵和对偶等方面的束缚,更多的是散文的成分,使文章兼具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意。散文的笔势笔调,使全篇文情勃郁顿挫,如“万斛泉源”,喷薄而出。与赋的讲究整齐对称不同,它的书写更为自由。如开头一段“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全是散句,参差疏落之中却有整饬之致;以下直至段末,虽都押韵,但换的较快,而且换的处往往就是文义的一个段落,这就使本文特别利于诵读,极富声韵之美,体现出韵文文学的长处。

3、形象优美、善于取譬的语言特色:

如描写箫声的幽咽哀婉: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声、情,写得具体可感,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

五、布置作业

背诵全文,完成练习。

【板书设计】

景(山水之乐) 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月出东山 徘徊斗牛

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

情(悲) 无枝可依

英雄安在

人生无常

理(达观之乐) 盈虚有数 物我无尽

清风明月 与子共适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当了一回小老师
狂风
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成功与奋斗
穿越时空的对话
假如我会飞
给“白衣天使”的一封信
读书——我的最爱
春姑娘的脚步
舞蹈老师二三事
非常时期,非常努力
未来的某一天晚上
班里的小事——“三八线”风波
坏蛋,我想对你说
给动物朋友的一封信
学困生帮教工作总结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校本研修工作总结
2009年外国语学院学生会新闻通讯部年度工作总结
如何写好客服部门工作总结
2009年学校年度工作总结
民进江油中学支部2009年度工作总结
初一语文组集体备课工作总结
2009年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实验幼儿园托班教研组工作总结
2009年下期英语教研组工作总结
中学2009年年终总务部门工作总结
学校调研处2009年度工作总结
校体育教育工作总结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中学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幼儿园2009年上半年教研工作总结
物流立法的问题及解决策略释解
简述高校廉政审计的理论依据
浅议不合理工程签证的审计策略
施工企业管理七步法(5)
审计理论研究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分析物流管理课程教育的革新
论审计学专业课程的契约属性
对港口物流课程实践调查思索
电子物流优势障碍及推动策略
关于审计师变更市场反应的理论基础
基于民生审计导向的国家审计浅析
论物流管理体系设计与实践
现代绿色物流管理的策略
对于物流管理创新人才栽培思索
分析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的系统思考
《再塑生命》结构分析
《再塑生命》学习目标
《再塑生命》评点
《再塑生命》文学常识
《再塑生命》全析
《再塑生命》词语解释
《再塑生命》主旨
《再塑生命》研讨赏析
《再塑生命》难句解析
《再塑生命》中心思想
《再塑生命》词义辨析
一个令教师自豪与羞愧的名字
《再塑生命》写作技巧
《再塑生命》学法指导
《再塑生命》背景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