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08
《我有一个梦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 积累词语。掌握“安之若素”“义愤填膺”等词语。
⑵ 了解演讲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⑶ 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比喻排比手法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
⑴ 揣摩重要语句,结合文体特点与语境分析。品味语言的深层含义和表达作用,提高理解能力。
⑵ 体会全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并学习运用到写作中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⑶ 运用诵读法与研讨法,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 体悟马丁·路德·金的那种生命不息,为民请命不止的崇高献身精神。
⑵ 自由、平等、民主是人类追求的一个永恒主题,我们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为崇高而伟大的事业奋斗。
【教学重点】
1、比喻与排比手法的运用。
2、结合语境,联系时代背景,揣摩重点语段和词语的深层含义及强烈的感情色彩。
【教学难点】
1、对本文背景的了解和认识。
2、将文章的语言特点学习并运用到写作中去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方法】
激情诵读法与研讨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从“梦想成真”这句祝福语转入询问学生各自的梦想,在几位学生谈过自己的梦想以后,转入马丁的梦想。(播放马丁演讲的录像,营造出学生学习演讲辞的氛围)引入课题
(多媒体显示课题。)
二、学生自由诵读,充分感受演讲辞中洋溢的激情
(同时注意一些生字词,如“安之若素、义愤填膺、携手并进”等)
三、整体设疑,教师提问
看到题目会产生什么样的疑问?学生纷纷质疑。例如“我是谁”,“我有什么梦想”等。然后教师介绍演讲者及背景。
介绍马丁的生平资料,了解他为了黑人争取平等权利的历史,然后介绍美国黑人的背景资料,了解到当时美国种族歧视现象依旧严重。
(多媒体显示这些背景资料。)
四、整体感知,教师提问
马丁的梦想是什么?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想?学生相互探讨,找出自由、民主、平等等内容。学生探讨原因。教师深入询问哪些段落体现作者对民主、自由、平等的渴望。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提示:作者的梦想是多方面的,涉及到黑人的各个生活层面。政治上,追求自由平等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要与白人一样有同等的地位和公民权;在文化上,希望得到理解与尊重,与白人一样有享受教育的权利和自由;在经济上,和白人一样,有就业和发展的机会,而不是被限定在固定的贫民区,穷困潦倒。
五、情感体验,教师提问
这篇演讲辞为什么能够激动人心?学生探讨,并体会到作者在演讲稿中蕴含的深情与号召力。
教师提示:这篇演讲辞有着极其感人的充沛的感情。作者从“结束束缚黑人的漫漫长夜”的期待开始,到对一百年后黑人现状的失望,倒要求政府对现支票的义正词严,再到对“梦想”的热烈憧憬,其间无不充满着作者悲愤而热烈的感情,正因为作者饱含深情,这便能产生极大的号召力,这也正是演讲成功的必要条件。
六、语言艺术,教师询问并提示
文章中有大量的比喻,能更生动地描绘出美国黑人的生存状态与他们内心的渴望,也能深刻地揭示出现实的黑暗。并且文中还运用大量的排比等手法,这让作者的思想表达得更充分更鲜明更有排山倒海的气势和一泻千里的激情,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和表达效果。
例:品味第二段,体会排比的表达效果,抓住“骇人听闻”一词
教师出示字幕,比较阅读,删掉“一百年后的今天”表达效果有何不同。将删除之前之后的两段让学生阅读,让学生体会排比句式的作用。
七、联系现实,教师补充
直到今天,这种种族歧视的现象依然存在,教师出示资料,展示现实,让学生对美国种族歧视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
八、拓展延伸,多媒体出示环境污染的画面
让学生也以“我有一个梦想”为题写一段排比句或排比段,表达自己对环境治理的渴望。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有一个秘密
- 快乐的“愚人节”
- 如果我是一只小鸟
- 难忘的飞机模型比赛
- 昨天tomorrow
- 地球流泪了
- 冬之三美
- 残酷的竞争
- 自责
- 其实,我并不认识她......
- 长
- 走向世界的中国
- 我看美
- 跳舞的乐趣
- 巧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 市场营销理论对营销人才培养的启迪
- 十一假期家电业市场营销对策
- 对电力市场营销的竞争策略
- 电动汽车运营模式投资收益评估
- 电力市场营销特点及策略探析
- 谈电力营销中客户管理对策
- 谈电力营销目标市场的特点与营销策略
- 电力市场开发与营销策略述评
- 探究建立农产市场现代化机制
- 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发展方法
- 国内网络游戏市场研究
- 对藏药市场营销策略探析
- 比较优势演变和经济增长究
- 对红色文化传播的实证探究
- 中国发展风险投资相关问题
- 中外爱国名言
- 《雷电颂》同步练习
- 《雷电颂》教学设计
- 《雷电颂》优化测控
- 哈姆莱特独白
- 《雷电颂》问题探究
- 《雷电颂》写作特色
- 奥瑟罗独白
- 《雷电颂》习题精选
- 《雷电颂》习题精选
- 《雷电颂》同步练习
- 《雷电颂》同步练习
- 《雷电颂》同步练习
- 《雷电颂》同步达纲练习
- 《雷电颂》写作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