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2-07
难忘海明威
我在想,男人的骨子里缺少一点什么的时候,就自然会想到海明威。
80年代初,开始读海明威。那份新奇和惊异,至今想来,仍令我心旌摇荡,鲜亮如初。从此,海明威进入了我的阅读视野,且常读常新。20余年来,阅读的渴求始终挥之不去。
最先读的是《老人与海》。如海明威自己所说“是这一辈子所能写的最好的一部作品了”。书未及读完,主人公桑提亚哥的形象就镌刻在我的头脑里。这是一部描写人与大自然搏斗的小说。老人在海上拼斗了两天两夜,最后仅仅赢得了一具空空的鱼架。作品的寓意是象征性的,老人虽败犹荣。正如老人所说:“人生来不是为了被打败的,人能够被毁灭,但是不能够被打败。”我一直将这句话看做是海明威的自白,看做是海明威硬汉精神的一种标志。多少年来,这似乎成了一句至理名言。
曾经读过几种不同版本的海明威传记,知道他是一个酷爱打猎、钓鱼的作家。他到过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他的身上中过237片弹片,头上缝过57针,他曾在非洲两度遭遇飞机失事,严重的脑震荡使他的视力和健康每况愈下。
这就是海明威。他的经历孕育出他那硬汉的性格。在他的小说中,反复出现了拳击、斗牛、狩猎、捕鱼、战争等题材,这些都是力量的象征。当然,还杂糅着酒、暴力、性、孤独和死亡。
海明威让我知道,人的经历是何等的重要,这是无价的财富。谁都无法轻视自己的经历。
今天的男人,对于海明威的那种生活,自然是无缘也无法企及的。所以,人们曾经发出“寻找男子汉”的呼唤。一种男性的强悍、坚韧的阳刚之气,已变得越来越稀有。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一种精神,敢于承受痛苦,蔑视死亡。
我想,一个作家的成名,不在于他写了多少,而是他有什么独特的创造。海明威以其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以其塑造的一系列硬汉形象,奠定了他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而且,人们极易在文学大师的群像中辨别出他的声音。
无法否认,与海明威硬汉精神相吻合的是,他那具有鲜明个人特点的写作风格--简洁利索。他放弃了无关的素材,技巧的花招,感情的泛滥,蹩脚的形容。正如英国作家欧·贝茨所说:“他以谁也不曾有过的勇气,把英语中附着于文学的'乱毛剪了个干净'。”据说,《老人与海》他校改了两百多次,本来可以写成一千多页长,最终只剩下几十页的一个短中篇。假如仍是一千多页,那就不是海明威了。诺贝尔文学奖史也将抹去他的名字。
海明威的魅力在于,他净化了当时的文风,掀起了一场“文学革命”。也因此,他被同时代及后来的许多作家奉为典范,并且吸引了世界上一代又一代读者的目光。其春风化雨般的影响,经久不衰。
海明威是不朽的。我想,很难再有像海明威这样的作家,他的经历与作品,让我一读再读。因为,海明威是一个无法穷尽的话题。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可爱的弟弟
- 你背书包吗
- 我的自画像
- 谢谢你,同学
- 调皮的桑桑
- 好爸爸?坏爸爸?
- 我喜欢的赛车——“雷凌号”
- 月景
- 抽签
- 未来的家乡
- 谢谢你,郭学欣同学
- 街道的自述
- 老师,谢谢您
- 我的小狗
- 校园艺术节
- 从新的角度论犯罪客体刑法论文(1)
- 以传统文化精华创高职文化育人特色
- “人质型”犯罪的适用问题辨析刑法论文(1)
- 论网络犯罪刑法论文(1)
- 对罪刑法定司法化认识的误区刑法论文(1)
- 依托丰厚传统文化资源 做大做强文化创意产业
- 论传统文化与农村老人文化建设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渗透中国传统文化
- 传统文化缺失现象在国画创作中存在的若干思考
- 基于传统文化视角下的企业文化构建
- 传统文化与大学校园文化构建的方法与途径
- 试论中美传统文化对影视文化的影响
- 怎样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学设计
- 犯罪构成理论:关系混淆及其克服刑法论文(1)
-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3
- 《巨人的花园》片断赏析
-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 《小木偶的故事》教学设计
- 《猫》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 《母鸡》教学设计
-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1
- 《母鸡》教学设计
- 《白鹅》教学设计3
- 《猫》课堂实录
- 《猫》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2
- 《去年的树》教学实录2
- 《母鸡》教学设计与反思
- 《幸福是什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