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知识扩展> 由《蜀道难》浅析李白出蜀时的心态

由《蜀道难》浅析李白出蜀时的心态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5-11

由《蜀道难》浅析李白出蜀时的心态

《蜀道难》为乐府旧题,历代之作均以山川之祖备言蜀道之难,但是经考证所指地却不尽相同。此诗大约是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所写。李白生长于蜀,二十五岁经三峡出蜀就再未回去,他从未到过秦岭,所以此诗是典型的艺术想象产物。

年轻时的李白饱读诗书,喜欢纵横术,深受战国纵横家思想的影响。通诗书,好纵横,这对于年轻时的李白来说算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在古代,唯读书做官、唯读书求取功名,这已经成为封建社会最为普遍、最为流行、最为传统的价值取向。俗话说“登高者必自卑。”李白从“不与秦塞通人烟”之地外出游学,见识了城市中的繁华绮丽、灯红酒绿;看惯了职场上的调笑戏谑、尔虞我诈;听闻了背地里的盗世欺名、卖官鬻爵;这无疑对饱读诗书、恃才傲物的他是个不小的思维冲击!

在当时复杂的现实生活中,由于环境和所受教育、以及他自身各种因素的制约,他在形成需要、动机、信念、理想和价值观等方面会有差异的表现,会形成不同于以往的心理活动倾向。从诗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反复感叹中可以清晰地看出这种倾向已经影响到了他在作品中的年轻心态。由“黄鹤之飞”到“猿猱欲度”,由“连峰去天”到“枯松倒挂”,“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在诗中,他驰骋丰富的想象,运用夸张的手法,生动地描写了难于上青天的蜀道的高俊险阻和旖旎风光,同时将人间险与蜀道难进行对比,隐含着对自己政治前途的忧虑和对唐王朝前途的不安!从诗人通过对蜀道为何难于上青天的描写中可以看出,诗人从认知到情感再到初步的意志过程中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心理特质,在态度和行为方式上已经构成了不同于以往的性格差异。他在叹蜀道难(仕途难)的过程中又赞其险、其美,颇有“高处不胜寒”的风格,无不由此透露出诗人存有图高官、求富贵的普遍梦想,但终究因初来乍到登高自卑的心态深感力不从心、无处寻路而苦于“侧身西望长咨嗟”。

此诗分为三层,第一层诗人写蜀道的来历,第二层夸饰蜀道之高危险绝,第三层写蜀中殊异的环境,寄托诗人对人事的隐忧。诗人从认知到态度,笔锋之快,效率之高令人叹畏!由此可见诗人将自身条件当作客体来认识已经非常明智,其自我意识已经非常显著,并在奔放、雄健有力的气势中,在千变万化的描写和出神入化的卓越想象中,艺术的展现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创造出博大浩淼的艺术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同时也把自己未来仕途的险山恶水与国事的物是人非紧密地结合起来,较为内敛地反映了诗人对自己仕途的隐忧和“不如早还家”的年轻心态,表现在此段相当长时期的潜意识经验及其导致的内心冲突是李白在以后的生活中爱发牢骚的心理障碍的根源。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春天
我们的学校
马路变宽了
九江长江大桥
令人喜爱的秋天
游漓江
向日葵名字的由来
峨眉山
秋雨
月色
五月的乡村
下雪了
我的校园
鼓楼广场
美丽的杨槐树
基于环境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探索
分析农业工程的研究实施与生态环境保护
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环境问题
纸尿裤对环境的污染及治理措施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体工程学教学改革的思路
环境监测对环境工程改造的促进作用
原油码头输油管道风险防范的重点及建议
浅谈环境工程与实现可持续发展
分析环境工程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构建
林业采伐作业环境保护技术及对策
对PVA-硼酸法处理生活污水的实验研究
基于环境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改革探析
基于具有行业背景的环境工程专业建设问题的思考
阳泉地区不同树种碳汇能力的比较
苗圃造林苗病害早期综合防治对比试验
《桃花心木》心育设计与实施
《桃花心木》课后反思
我上《桃花心木》
《桃花心木》教学实录
《桃花心木》教学实录
引导孩子质疑,激发其求知欲──《桃花心木》教学后记
不定关怀,长成参天大树──《桃花心木》教学随想
《桃花心木》课堂实录
让课文走向生活──《桃花心木》教后记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
愚者千虑,总有一得──《桃花心木》教学随感
《桃花心木》教后记
“合作质疑”教学《桃花心木》
《桃花心木》教案设计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