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活动习俗
翻新时间:2015-12-13
重阳节的活动习俗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1、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2、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3、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自我介绍
- “电脑狂”姥爷
- 一个最令我难忘的人
- 难忘的早晨
- 我喜欢自己
- 马虎女儿迷糊爸
- 鲸的自述
- 姥姥变老了
- 感恩日记
- 宋老师
- 我的奶奶
- 超级组合
- 给妈妈的一封信
- 婆婆的“八卦灵符”和“照妖镜”
- 书包里的悄悄话
- 浅析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现状及分析与对策
- 建筑施工进度与管理质量问题分析与研究
- 建筑外墙涂料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分析
- 关于混凝土搅拌站质量管理方法的探讨
- 绿色建筑理念下如何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 房屋安全检测鉴定思路和实例解析
- 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监理的有效监控措施探讨
- 当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问题及解决措施
- 浅析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
- 刍议钢结构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控制措施
- 玉树地震遗址纪念馆施工安全管理探析
- 有关建筑施工安全监理管理问题解决措施的研究
- 土建工程中混凝土质量的有效控制
- 浅谈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措施
- 关于雨季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安全性的相关探讨
- 苏教版《海底世界》教案之二
- 《槐乡五月》教案之二
- 苏教版《揠苗助长》教案之一
- 《鹬蚌相争》教案之一
- 《槐乡五月》教案之一
- 《槐乡五月》课堂教学实录之四
- 《槐乡五月》教案之四
- 《槐乡五月》教案之三
- 苏教版《海底世界》教案之四
- 《鹬蚌相争》教案之二
- 苏教版《海底世界》教案之一
- 苏教版《海底世界》课堂教学实录之二
- 苏教版《拔苗助长》教学案例之一
- 苏教版《揠苗助长》教案之二
- 苏教版《海底世界》教案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