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活动习俗
翻新时间:2015-12-13
重阳节的活动习俗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1、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2、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3、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好玩的海洋公园
- 坐车
- 废旧扑克做盒子
- 做梦
- 放假了
- 我是好孩子
- 我想对老师说
- 我长大了
- 奇了怪了
- 夜晚的江滨公园
- 海狮表演
- 借书
- 搓“猫耳朵”
- 春天的色彩
- 合作
- 论企业风险管理要素审计
- 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成因及控制
- 审计道德风险的化解途径
- 简析职业化——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 论管理审计应用探索
-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控制措施
- 试论我国国家审计领域行政执法的问题与对策
- 企业评价的新思路
- 浅谈审计风险模型的改进及实施障碍
-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方法论
- 浅论德国公司风险管理审计对我国的启示
- 论企业信息系统的舞弊及应对策略
- 计算机审计与传统手工审计的比较探研
- 审计质量与盈余管理相关性心理学分析
- 浅谈环境成本的会计核算与发展趋势(1)
- 《难忘的一天》教学实录2
- 《看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2
-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3
- 《小柳树和小枣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小柳树和小枣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设计2
- 《小柳树和小枣树》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 《称赞》教学设计5
- 《看雪》教学设计2
-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4
- 《北京》教学设计2
- 《看雪》教学设计2
-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5
- 《欢庆》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