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2-01
知音、知人、知己──解读《琵琶行》
“一曲肝肠断,天涯何处觅知音?”面对夜半琴声,有多少人能真正读懂琴声背后的辛酸和沧桑,又有多少人能真正读懂弹琴人的一腔幽怨,有的恐怕是凡夫俗子的一笑而过、不置可否。对于千古名曲《琵琶行》,作为老师首先必须是它的知音,否则又如何将其中的精彩教授给学生呢?
整首诗歌就是一段美妙的音乐,所有的故事、所有的情感都是通过音乐来表达,又在音乐中升华的。白居易和琵琶女就是在音乐中相遇的,虽说有点偶然,但是两人的人生轨迹不是两条永远不会相交的平行线,冥冥之中两人注定会在此刻相识。且不说当时“枫叶荻花秋瑟瑟”的凄凉意境,只要了解白居易当时的处境和情绪,就很容易了解白居易听到那段音乐时的感受。
一曲知音
白居易千呼万唤,他的真诚终于打动了琵琶女尘封已久的心灵,由此可见她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江湖女子,她定是经历了一段不一般的人生。课文的第二段没有多少文字交代白居易一行人的情况,文字似乎遗忘了这些听曲之人。为什么?也许这恰恰说明了作者当时对音乐的专注程度,使他们都忘记了自身的存在,这才是真正的知音。描写音乐的部分,历来都受称赞,成为千古绝唱。但我认为这里的音乐早已不是琵琶女当时所演绎的琴声了。课文运用比喻、摹声、通感等来描绘弥漫于作者耳中的天籁之音,可这正好说明这段文字是经过作者鉴赏而流泻出来的,这段音乐应该不是单独属于琵琶女的。人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不同的人听了当时琵琶女所演奏的乐曲就会有不同的感受,所以这段文字应该是作者和琵琶女,是他们用琴和用心铸就的文字。作者用他的优美文字,用他自己的理解,表明了他是琵琶女真正的知音。
一曲知人
琵琶女面对如此一位情感丰富的知音,她又有何反映呢?在弹奏过程中她又有何感受呢?“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几个普通的细节动作透露了她之前的激动和感慨,貌似冷静的动作背后掩盖着她的心潮澎湃。她的目的是为了“敛容”,一般的歌女怎会多此一举,她们在作乐之时内心是冰冷的,而琵琶女是全身心的投入,用自己的心灵和情感在演绎这段暗寓她坎坷一生的音乐,所以她“敛容”其实是在“敛情”。接着琵琶女娓娓道出了自己的身世,与其说是告诉在座的客人,还不如说终于有机会能够倾诉胸中郁积的块垒。虽然只有短短一段,但是她所经历的人生变故岂是这一言两语说得尽的?这段文字,恰恰是上段音乐的歌词,两者结合才是对琵琶女情感的最完整的解释。
一曲知己
白居易向琵琶女倾诉自己的身世,这一举动更难更不可思议。一个歌女的倾诉还可以理解,但是作为一个有深厚文化背景的士大夫知识分子,向一个素昧平生的江湖女子和盘托出自己的不光彩的一生,真的是情难以堪。但是他的倾诉远没有琵琶女的直白,更没有她的声泪俱下,他的政治修养还是掩盖了某些敏感的话题。
我仿佛看到,在哀怨动人的琵琶声中,两人在夜色中又一次向未知的人生出发,等待他们的将是什么?……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一定要早睡早起
- 送温暖
- 玩象棋
- 日记 《春游》
- 睡懒觉
- 看星星
- 秦始皇兵马俑
- 温馨的家
- 洗手绢
- 下雨了
- 办读书卡
- 给灾区小朋友的一封信
- 做好事
- 丁丁画画
- 《公仆》观后感
- 谈电影分级制就是解放电影生产力
- 论中国电视电影艺术的个性化创作
- 略论九成宫与隋唐政治的关系
- 分析李准电影文学创作的总体特色
- 论传媒时代文学的影视化生存
- 英文电影听说教学问题与发展趋势
- 电影名的翻译策略
- 插画与电影的跨界思考
- 励志电影中的文化体现
- 英美文学对电影文学性的影响
- 分析好莱坞对当代影视的作用
- 从组织战略角度思考“服务型工会’’
- 论中国共产党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束焕访谈:笑点“细分”以后
- 电影产业的钻石模型解析
- 《泉水》教学设计
- 《夏夜多美》
- 《画风》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 《小熊住山洞》教学设计
-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
-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设计
- 《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
-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设计
- 《乌鸦喝水》教学片段
- 《棉花姑娘》教学设计
-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设计
- 《借生日》教学设计
- 《失物招领》
-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
- 《泉水》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