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知识扩展> 淳淳之心 淡淡之美──《劝学》的思想美、逻辑美和语言美赏析

淳淳之心 淡淡之美──《劝学》的思想美、逻辑美和语言美赏析

在先秦诸子散文中,《荀子》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星,而作为该书开篇之作的《劝学》,更是闪射着美的光辉。那么,它美在何处?

第一,深邃的思想美。在荀子生活的时代,接受教育还只是少数人享有的特权。他倾心办学,执著地著书立说,高扬“劝学”的旗帜。

文章主旨“学不可以已”的学习观,正与我们当今倡导的“终身学习”理念异曲同工。荀子的这种观点缘于环境可以改造人的唯物主义思想,同时也与他的“性恶论”一脉相承。荀子认为,人能够通过后天的努力、圣贤的教化、文化的熏染,逐渐克服自己与生俱来的“恶”。而这一学习观也客观地遵循了人的认识规律。

文章在“学不可以已”这一主旨的统摄之下的许多观点,同样诠释着荀子深邃的思想。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的命意,揭示了客观事物内在的规律,使人对克服自身固有的缺欠、完善自己的品行充满信心,从而引人向善,这无疑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我们从《劝学》中不难看出,文中许多重要观点已超出了对学习本身的关注,充满了对人性的关怀。

第二,论证的逻辑美。集中笔墨论述一个问题是荀子议论性散文的一贯风格,《劝学》也不例外。文章不枝不蔓,始终围绕学习展开论述。作者在首段亮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这个观点中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说学习非常重要,所以不能放弃;二是说学习要有所得,应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不能一曝十寒,半途而废。接着分别从三个方面对这一论点进行阐释。第二段论证学习的意义在于使人“知明而行无过”,第三段论证学习的作用是使本性与一般人没有差别的人成为君子,第四段论证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贵在积累,坚持,专一。从以上分析可看出,首段总揽后三段,而后三段各有侧重,又互为联系,全文浑然一体,让人明白了为什么学习和如何学习的深意。

文章不仅在整体安排上环环相扣,而且在单独的一段中也显示出逻辑的严密性。比如最后一段,主要从三个角度论述学习应具备的正确方法和态度。自“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到“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着重强调一个“积”字,说明学习是一个积少成多的过程,要靠日积月累,不能一蹴而就。自“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到“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着重强调一个“恒”字,论述学习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段末则着重强调一个“专”字,论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心无旁骛。“积”“恒”“专”,三者相对独立,而又密不可分。

第三,鲜活的比喻表现出的语言美。《劝学》的说理性很强,但作者并非正襟危坐,枯燥地论道,而是巧妙设喻,娓娓说理。文中比喻论证铺锦列绣,显示出“鲜”“活”的艺术魅力。

“鲜”,是说比喻的内容通俗明了,毫无陈腐的学究气。荀子善于发掘生活的宝藏,将深奥的道理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连类比物,启迪思考,使读者很容易接受作者所说的深刻道理。如文章开始的“青胜于蓝”“冰寒于水”“輮以为轮”“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等五个比喻,都来自生活,充满了智慧。

“活”,是说比喻的形式多样。有的正面切入,直陈观点,如“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有的反面迂回,论证道理,如“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有的同类并列,反复强调,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有的正反对照,蕴涵深意,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有的单独设喻而把道理隐含其中,让读者领会,如“青胜于蓝”“冰寒于水”。

全文比喻众多,变化多姿,毫无罗列重复之感。随着用比的连续转换和充分展开,形成整齐又富于变化的句式,使文章气势恢弘,说理流畅,内容形式和谐统一。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友情无价
妈妈的手
地震无情人有情
一句话的启示
两位小仙女小金鱼
心底深处的人
我们的世博会
祖国在我心中(演讲稿)
My brother(我的兄台)
那是一次有趣的尝试
闹闹
崇尚科学,破除陋习
秋游的遗憾
妈妈的鼓励
从69分启程
浅析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其规范
浅谈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语文教学评价观
论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探究
试论汉语音节结构分析的规范性
浅析含意本体论的理论建构
试论人文素质教育观照下的大学语文教学之浅探
浅谈关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理论与方法的几点思考
浅谈广告语的语用学及文体学特征
浅析语言陌生化及其对文学价值实现的影响
浅谈通过言语行为理论透析奥斯汀和塞尔的语言哲学观
探析汉字形体理据性在对外汉语词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方法初探
关于言语行为理论与明星广告的语用失误研究
探讨以西方现代理论方法认识语言理论模型
试论口语课中态势语的训练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1
《穷人》教学设计2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我的舞台》教学设计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月光曲》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2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设计
《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2
《穷人》教学设计3
《穷人》教学设计1
《金色的脚印》教学设计
《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1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