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6
《过秦论》写作特点
1、用叙事来说理:
⑴以史实为论据,可以说是本篇最大的特点。作者用千把字的篇幅概括了从秦孝公到秦亡国这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概括地说明了秦之由盛而衰的全过程和主要现象,同时还贯穿了作者本人的观点来说明其所以兴衰的关键所在。这就帮助我们对这一段历史事实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因此我感到,要想写好说理文,必须在善于叙事的基础上来说理才行。所谓在说理文中的善于叙事,还同一般叙事文不一样,要善于概括事实,善于描写事物的大的、总的、突出的方面,善于勾勒整个历史发展的轮廊等等。只有这样,只有通过这种叙事的特定手法,以此为说理的基础,才可能有把握说服读者。我们说,写好说理文,主要是靠“论”和“断”。“论”不能是空论,必须要根据事实立论,即所谓“摆事实,讲道理”,道理是根据事实来讲清的。“断”也不能是武断,必须从大量事实中抽出令人信服的结论来,才是精确的判断。《过秦论》就恰好有这个特点。他把大量事实摆出来,结果道理可以不讲而自明,或少讲而大明。
⑵列举大量事实进行论证(举例论证):
1~3段皆写秦强,作者列举大量史实,先写始强,次写日强,最后写秦终于统一天下,建立了巩固的统治。写来气势充畅,有如江河行地一泻千里。4段用“然而”一转,写出了秦国的迅速灭亡。5段对以上事实进行比较分析,最后用“何也”问句导出全文结论。
这种列举大量事实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的方法,收到了水到渠成之功,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
2、本篇所具有的另一特点:贾谊在用写赋的手法来写说理散文。写赋是需要铺张和夸大的,贾谊写这篇文章可以说通篇都采用了这种手法。比如第一段“有席卷天下”四句,“席卷”、“包举”、“囊括”、“并吞”等词,基本上都同义;“天下”、“宇内”、“四海”和“八荒”,也都是同一个意思。同一个意思而一连写上好几句,既有排比又有对仗,这就是写赋的夸张手法。下面第二、第四、第五等段中,都有类似的句子;不胜枚举。所谓“铺张扬厉”,主要就是指的这一类句子。这样,气势自然就充沛了,自然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笔锋锐不可当,咄咄逼人,读起来有劲头,有说服力,而且有欲罢不能之感。
3、这篇文章所具有的第三个特点,即作者用全篇对比到底的手法写出了他的论点。对比手法并没有什么希奇,而本篇精采处却在于作者用了四个方面的对比:即秦国本身先强后弱、先盛后衰、先兴旺后灭亡的对比;秦与六国的对比;秦与陈涉的对比;陈涉与六国的对比。几种对比交织在一起,结构自然宏伟,气势也自然磅礴,话也显得更有分量了。主客观形势的不同,强弱盛衰难易的不同,都从几方面的对比中显现出来。
对比论证(1~3段与4段对比;5段内比;2段内比。)
4、对偶、排比,广泛运用。(整句:对偶、排比。)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学当理发师
- 变脸老板
- 一次特殊的测试
- 人间仙境——太白山
- 游九顶塔民族风情园
- 人生道路上的十字路口
- 我最看不惯的一种现象
- 神奇的鞋
- 二十年后的电子计算机
- 写作的快乐与烦恼
- 读《Elaine,Mary lewis,and the Frog》一书有感
- 乒乓球赛
- 给爸爸刮胡子
- 致台湾小朋友的一封信
- 飞帽
- 试析人性教育视野下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研究
- 试析高职英语教学创新管理研究
- 试析本科宪法学教学独特性的初步探讨
- 简论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现状、原因及对策
- 简论案例分析法在ESBP教学中的运用
- 试析专业发展的高校青年教师的学习研究
- 简论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订单班SWOT分析
- 试析学术规范的法学思考
- 浅析构建高校大学生学习型社区
- 试析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构建
- 简论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
- 试析高职生职业指导的意义、问题及实施路径
- 试论高等数学创新思维的创新人才培养
- 试析理工院校“工程数学”课程教学改革
- 试析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思考
- 《俗世奇人》中心意思
- 《俗世奇人》词语解释
- 《俗世奇人》一人一事,曲折有致
- 《俗世奇人》写作特色
- 《俗世奇人》写作特点
- 《俗世奇人》课文背景知识
- 《俗世奇人》结构分析
- 窑洞里的民间艺术
- 《俗世奇人》同步练习
- 《俗世奇人》同步练习
- 《俗世奇人》习题精选
- 追怀一位民间艺人
- 《俗世奇人》巧妙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
- 《俗世奇人》富有个性的人物特点
- 抢救民间文化的“唐·吉诃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