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4
咬文嚼字──《师说》字词纠误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
高中语文课本对《师说》中“授之书而习其句读”是这样注释的:教给他书帮助他学习其中的文句。许多教学参考书把它翻译为“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我认为这样翻译是值得商榷的。
大家知道,“书”,本义是“写”,动词。然后由“写”转为名词,引申出“文字”,如《史记·孙膑传》“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这里,前一个“书”是本义“写”,后一个“书”是引申义“文字”。由“文字”又引申出“书信、文书”,由“文书”又引申出“书籍”。那么,在“授之书而习其句读”中作什么解释妥当呢?如果翻译为“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教他读书”就是“帮助他学习断句”,显然“而”的前后就有犯了重复的毛病。韩愈写文章讲究简练,是决不至于如此罗嗦累赘的。所以,这个“书”应该是本义“写”,全句应该译为“教他们写字,学习那些句子的停顿”。
“其可怪也欤”
《师说》中有“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课文注释“欤,语气助词,这里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因此许多教学参考书都把“其可怪也欤!”翻译为“这真是奇怪啊!”这里,显然没有把“其”这个表反问语气的副词翻译出来。其实,“其”,如果用在一个句子末尾有反问或揣测语气的助词句子的句首,往往是表反问或揣测语气的副词。如“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其皆出于此乎?”这里“其”表揣测语气。解作“大概”,全句应翻译为“大概都出于这个原因吧!”
“其可怪也欤!”句中的“其”是表反问语气的副词,解为“难道”所以,全句应该翻译为“难道值得奇怪吗?”
《游褒禅山记》中“其孰能讥之乎?”这里的“其”也是表反问语气的副词,应该解作“难道”,翻译成“难道谁会讥笑他吗?这里还有值得指出的是,把“可”解作“值得”,就像把“可歌可泣”中的前一个“可”解作“值得”是一样的。至于“可歌可泣”中的后一个“可”则应该解作“能够”。附带提一下,“其孰能讥之乎?”中的“能”是应该解作“会”,才更恰当。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记一次辩论会
- 父母的爱
- 父母的爱
- 父母的爱
- 父爱似水
- 最后一次习作
- 记一次别开生面的辩论会
- 父母的爱
- 记一次辩论会
- 记一次辩论会(开卷是否有益)
- 父母的爱
- 记一次辩论会
- 记一次辩论会
- 难忘的一刹那
- 记一次辩论会
- 谈十九世纪中叶欧洲钢琴音乐鼎盛时期的成因
- 论构建绿色交通,实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
- 分析流行歌曲歌词中的积极修辞现象
- 公路医疗货物运输中应注意的问题
- 论音乐治疗在中国的发展
- 对《放牛班春天》中的音乐元素赏析
- 构建治理公路运输超载的长效机制
- 论空军部队车辆交通事故影响因素分析
- 高速铁路实现机车信号主体化的解决方案
- 如何把握歌曲中的内在情感
- 引张线在杭金衢高速公路滑坡监测中的应用
- 把握声乐的“脉博”——浅谈声乐演唱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 论电影《刘三姐》的音乐魅力
- 关于我国机车信号主体化问题
- 浅析声乐表演中的怯场心理
- 《我为你骄傲》 范文习作
- 《三个儿子》 范文习作
- 《三个儿子》 知识点精析
- 《我为你骄傲》 相关介绍
- 《三个儿子》 趣闻故事
- 《三个儿子》随堂练习 巩固篇
- 《三个儿子》 写作指导及训练素材
- 《我为你骄傲》 训练素材
- 《三个儿子》 考点练兵2
- 《三个儿子》 教师语录
- 《三个儿子》 重难点分析
- 《我为你骄傲》 考点练兵1
- 《三个儿子》 考点练兵1
- 《我为你骄傲》 写作指导
- 《三个儿子》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