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窦娥冤》教学设想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学生学习的突出特点之一,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布鲁纳提醒我们,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发现的过程。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创造能力得到培养与提高,有利于健全人格的形成。这时,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设计的知识体系传递给学生,而是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的开放的学习环境中,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获取知识的渠道。
基于这样的考虑,教学中我作了如下的尝试。
1、提供相应材料:
如果研究性学习只局限于从课本到课本,从教师说教参到学生背教参,那么学生的视野仍将被限制,学生的思维仍将被禁锢。只有当教师把学生从教材的狭小天地中解放出来,不断地去引进新的知识信息时学生的潜在智能才会在这些信息的刺激和激发下活跃起来,从而始终处于积极的思考和行动中,并且获得深刻的情趣体验。
学习《窦娥冤》之前,我印发了《窦娥冤》全剧、关汉卿生平事迹、有关课文的评论文章等,让学生全面了解作品。
2、指明探究方向:
“点拨互动”教学模式也不是随心所欲漫无目的的,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澄清自己学习的内容,创设某种滋育学习过程的心灵气氛,建立一个积极而无威胁的学习环境,并给学生指明一个探究方向,让他们有的放矢地围绕一个角度、一个目标去查阅资料、深入思考、解决问题。即做到让学生有的可看。
学生拿到印发材料后,我就明确了三个研究课题:
⑴窦娥身上有那些有价值的东西?
⑵她是如何被毁灭的?
⑶窦娥非死不可吗?
这样,学生就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了。即让学生有的可干。
3、创设冲突观点:
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与途径之一,就是开发学生独特的接受个性,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与能力。因此,教师不妨常给学生创设一些相悖的有冲突的观点。有冲突,就会有争论;有争论,就会有思考;有思考,就会有提高。即让学生有的可论。
在讨论第三个问题时,我就创设了这样的冲突:假如窦天章不去赶考,假如窦娥不遇见张驴儿,假如桃杌不是一个贪官,假如窦娥不替婆婆顶罪,会有这样的悲剧吗?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想法,不成熟,效果有待实践去检验。供大家讨论,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愉快的中秋节
- 我们三(3)班的校园生活
- 这就是我
- 难忘的中秋节
- 新学期的打算
- 我的爱好
- 我进了一趟“地府”
- 我们的数学老师
- 拔草比赛
- 缩头乌龟
- 梦
- 精灵村奇遇记
- 变色的草地
- 牙齿的诉说
- 我的妈吗
- 研究英语定语从句状语化及翻译
- 文学翻译中的文化传达与读者
- 论大学外语翻译策略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 商务英语函电在外贸活动中的问题
- 论我国部门预算制度的效率缺陷
- 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元功能思想
- 英语翻译中常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 论科技英语翻译中词义的选择与确定
- 论功能翻译理论
- 翻译研究与翻译教学的新理念
- “模仿秀”与表演者权之法律探讨民法论文(1)
- 编制地方财政预算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商标权权利用尽原则与平行进口问题研究/滕之杰民法论文(1)
- 加入WTO对黑龙江省财政税收的影响及对策
- 二元结构下的财政支出结构调整
- 《司马光》教案二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10
- 《司马光》教学设计二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11
- 《桂林山水》教学过程设计
- 《乌鸦喝水》教材特点及教学建议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6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7
- 《司马光》教学设计三
- 《司马光》教学设计一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9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8
- 《司马光》教学设计
- 《司马光》教案一
- 《司马光》教学设计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