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3
《窦娥冤》写作特色
1、本文本色的戏曲语言:
历来评论家都以“本色”二字概括关汉卿戏曲语言的特色,即语言通俗自然、朴实生动,符合剧中人物的身份和个性,能为展开剧情和刻画人物性格服务。
关汉卿驾驭语言的能力是惊人的,他可以根据生活本身所提供的语言来反映现实,充分为剧情和人物性格服务。窦娥对婆婆的一段说白,出自这个封建社会小媳妇的口里是那样的贴切,表现得是那么自然、生动。
2、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结合:
窦娥发出三愿前,依次讲出三句话:“若是我窦娥委实冤枉”,“若是窦娥委实冤枉”,“我窦娥死的委实冤枉”。剧作家通过这多次的重复,重在说明:由于政治的黑暗,吏治的腐败,才使得孤苦无靠的窦娥惨遭杀戮,蒙此奇冤。所以她受刑前发的三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这些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才能一桩桩儿都应验,真个是,连“皇天也肯从人愿”。可见,“冤”“怨”二字是贯串始终的。剧作家这种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由于是根植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之中,因而观众不仅不感到荒谬怪诞,相反,倒因此更加深切同情窦娥的悲惨遭遇,深切痛恨封建法制的腐朽乖谬和好民恶吏的滔天罪行。激起观众对剧中人物事件强烈的爱和憎,正是悲剧所要达到的戏剧效果。
能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很好地结合起来,这样,人物形象的塑造,既有坚实的现实生活基础,又有通过想像和夸张,反映出女主角主观上所表现出的而非客观上能实现的愿望,实现了人物性格,深化了作品主题,使人物和剧情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量,使整个作品达到了“寓褒贬,别善恶,分是非,明爱憎”的目的,发挥其特有的社会功能。
3、想象、夸张的艺术手法:
作品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设计了三桩誓愿的超现实情节,显示正义抗争的强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这是本折也是全剧刻画主人公形象最着力的一笔,是作品艺术性的集中体现,使悲剧气氛更浓烈,人物形象更突出,故事情节更生动,主题思想更深刻,既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充满奇异的浪漫色彩,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云
- 金色的秋天
- 做一天的小保姆
- 写生感受
- 水果
- 暑假趣事
- 六一的灾区儿童
- 给巴金爷爷的一封信
- 狮子与海豚
- 风
- 节约用水
- 我爱我的小白兔
- 汶川地震有感
- 姑姥爷终于爱洗澡了
- 拔牙
- 试析建筑物上的知识产权(1)论文
- 论科学美及其美感
-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新三权分立论
- 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教育整合的初探
- 小波转换影像压缩模式之研究
- 对于我国植物新品种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探讨(1)论文
- 行动艺术:无政府主义还是形式主义
- 迷惘与孤独的都市寓言――看王家卫影片中的都市情感(dy1)
- 身体意识与知觉美学
- 试论中国知识产权法律文化刍论(1)论文
- 从中国文化的认识到民主制度的建立
- 基耶斯洛夫斯基及其影片简评
- 国家所有权行使的理论逻辑(1)论文
- 艺术学研究的田野方法
- 感人,关切,艺术
- 《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
- 《阳光》教案(新课标)
-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
- 《棉花姑娘》教学设计
- 《四季》教案(新课标)
- 《画》教学设计
- 《四季》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 《四季》教学设计
- 《松鼠和松果》课堂教学反思
- 《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
- 《影子》教学设计
- 《比尾巴》教学设计
- 《乌鸦喝水》教案
- 《两只鸟蛋》教学设计
-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