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3
《窦娥冤》写作特色
1、本文本色的戏曲语言:
历来评论家都以“本色”二字概括关汉卿戏曲语言的特色,即语言通俗自然、朴实生动,符合剧中人物的身份和个性,能为展开剧情和刻画人物性格服务。
关汉卿驾驭语言的能力是惊人的,他可以根据生活本身所提供的语言来反映现实,充分为剧情和人物性格服务。窦娥对婆婆的一段说白,出自这个封建社会小媳妇的口里是那样的贴切,表现得是那么自然、生动。
2、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结合:
窦娥发出三愿前,依次讲出三句话:“若是我窦娥委实冤枉”,“若是窦娥委实冤枉”,“我窦娥死的委实冤枉”。剧作家通过这多次的重复,重在说明:由于政治的黑暗,吏治的腐败,才使得孤苦无靠的窦娥惨遭杀戮,蒙此奇冤。所以她受刑前发的三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这些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才能一桩桩儿都应验,真个是,连“皇天也肯从人愿”。可见,“冤”“怨”二字是贯串始终的。剧作家这种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由于是根植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之中,因而观众不仅不感到荒谬怪诞,相反,倒因此更加深切同情窦娥的悲惨遭遇,深切痛恨封建法制的腐朽乖谬和好民恶吏的滔天罪行。激起观众对剧中人物事件强烈的爱和憎,正是悲剧所要达到的戏剧效果。
能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很好地结合起来,这样,人物形象的塑造,既有坚实的现实生活基础,又有通过想像和夸张,反映出女主角主观上所表现出的而非客观上能实现的愿望,实现了人物性格,深化了作品主题,使人物和剧情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量,使整个作品达到了“寓褒贬,别善恶,分是非,明爱憎”的目的,发挥其特有的社会功能。
3、想象、夸张的艺术手法:
作品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设计了三桩誓愿的超现实情节,显示正义抗争的强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这是本折也是全剧刻画主人公形象最着力的一笔,是作品艺术性的集中体现,使悲剧气氛更浓烈,人物形象更突出,故事情节更生动,主题思想更深刻,既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充满奇异的浪漫色彩,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好爸爸
- 双面爸爸
- 笑星 歌星=?
- 超级变化老爸
- 冰雪精灵
-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 沙漠王子
- 热心的姥姥
- 我身邊的小能人
- 二虎子
- 偏心外公
- 我的奶奶
- 家人眼中的我
- 我的老师
- 我发现我是蛮不错的
- 对我国律师行业自治管理的思考--从律师的属性出发
- 语言转换模式和网络文学的发展
- 第六章 解放话语权――网络文学主体视界
- 律师事务所信息化建设之必要
- 第四章 众妙之门--网络文学的学理分析
- 论合伙制律师事务所建所初期应把握的几个关键问题
- 四教合一,中国饮食思想的源头
- 第十章 眺望新的审美星空——网络文学的省思与前瞻
- 论中国律师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职业形象
- 律师应不辱使命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 第三章 技术的魂灵--人文视野中的网络文学
- 关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的创立过程、内涵及其影响
- 中国文化传入巴西及遗存述略
- 第二章 文化解读--网络文学的后现代话语逻辑
- 方言景观--重新发现大地
-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
-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
- 《唯一的听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唯一的听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
-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
- 《唯一的听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
-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
-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
- 《穷人》教学设计
-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
-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
-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
-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