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知识扩展> 抒写羁旅行役的珍品──柳永《雨霖铃》赏析

抒写羁旅行役的珍品──柳永《雨霖铃》赏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6

抒写羁旅行役的珍品──柳永《雨霖铃》赏析

《雨霖铃》是北宋词坛婉约派巨匠柳永的杰作,主题是“伤离别”,也抒发了作者对生平不幸的感慨。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1、《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郑玄注:“寒蝉,寒蜩也。”蔡邕《月令》章句:“寒蝉应阴而鸣,鸣则天凉,故谓之寒蝉也。”“寒蝉凄切”,意思是“寒蝉的鸣叫使人感到凄切”,修辞格称作“移就”。王国维《人间词话》:“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这里用的点染法,“寒蝉”的鸣叫是典型的象征草木行将凋落使人感到悲凉的秋声。江淹《别赋》:“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作者被宋仁宗冷落,派出远方去做一个小小的屯田员外,是一大消魂;离别跟自己相爱已久的恋人,是又一大消魂;秋天听到“寒蝉”鸣叫就更加感到“凄切”。

2、“对长亭晚”意思是“晚对长亭”,时间词“晚”是“对”的状语。但“晚对长亭”声调是仄仄平平,不合音律,难以吟唱,据《白香词谱》所说,这里“务用仄平平仄”,因此调动语序。主语由于自述又由于格律而省略。前条讲过,秋天令人有凄凉之感,这是就一年说,就一天说,古人认为“晚”一类的词儿也给人们以衰败哀伤之感,辛弃疾《菩萨蛮》就有“江晚正愁余”,《离骚》更有“日忽忽其将暮”的象征写法。“长亭”不但交代了惜别的地点,而且交代了惜别这件事,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古代在大道旁边设有亭舍,常常用作饯别。“对”,面对,亦即下文的“相看”,人们仿佛看到一对恋人在阔别时依依不舍的神态。

3、“骤雨”,又使离人遭受一番严重的心理打击,作者完全沉浸在一种极其矛盾、极其痛苦的感情深渊里。此外,骤雨初歇”还写了“一番洗清秋”以后山川草木越发凄清寂寞,所谓“其情栗冽,砭人肌骨”(《秋声赋》),亦所谓“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1、上一句写时间、地点、事情以及人物的依依惜别并景色的百种凄怆,可以说是景中见情。本句不但进一步交代了地点,更进一步交代了事情──离别汴京跟恋人分手。“都门”,并非一般地说京都城门,这里是在京都城门以外,用“都门”代替“都门外”,由于受到字数的限制。“帐饮”,在都门外设帐饯行,以酒浇愁,《晋书·石崇传》:“送者倾都,饮帐于此焉。”它从另一方面刻划恋人对作者叮咛祈颂,“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了。为什么竟会“无绪”?上文“骤雨初歇”,是即将远别的条件;下文又有“兰舟催发”。“兰舟”,香舟,木兰制成的船,《述异记》卷下记有鲁班用木兰树为舟,这里是夸饰写法,并非真正的“兰舟”;同时,“兰舟”又代替“泛兰舟者”。“催”字写船夫心焦意急立待出发,作者的主观意图“留恋”跟客观情况“催发“矛盾激烈,“帐饮”只能是“无绪”了。陈石遗《宋诗精华录》称杨万里作诗是“语未了便转”,从而形成急迫感。“骤雨”给“留恋”、“帐饮”以短暂时机,可是“初歇”,因而“催发”,“留恋”、“帐饮”就都成为“语未了”之词。又如下文既说“无语凝咽”,却又“念去去千里烟波”,也是这种写法。

2、上一句从景物上写“无绪”,本句从实情上写“无绪”。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1、并列复句,主语是作者和他的恋人,因自述省,有人认为本句是转折复句,“竟”表示出乎意外。我认为,“竟”是“终”,自始至终,一直如此,“竟无语凝咽”这是“消魂”、“伤神”的真实写照,一对依依惜别的恋人如痴如醉。“无语”跟“凝噎”是同义反复,彼此互相说明、互相补充,从而强调了“哽咽不能语”,“无语凝噎”又是“无绪”的同义语。作者用浓墨重彩来描述“无绪”。

2、“执手”的“执”不同于今天的“握”,“握手”常常是礼节性的;“执”,紧持也,饯别时彼此紧紧握住对方的手久久不肯放开,这个细腻而又含蓄的动作,是“无绪”、“无语凝噎”的唯一可能抒情达意的手段。“相”字可以有两种读音,两种解释:一,xiāng,代词性的副词,“相看”是“你看我,我看你”;二,xiàng,动词,《说文》:“省视也。”“看”的同义词,“相看”,仔细看或者这样看那样看,“悲莫悲兮生别离”,“相看泪眼”又是“无绪”、“无语凝噎”的同义语,三者意思复迭却又有错综变化之美。本句是继“帐饮”以后的又一个“无绪”,又一个巨大的感情波澜,它巧妙地表达了双方非常复杂、难以表达的心理状态。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1、为什么竟会是那样的“无绪”、“无语凝噎”、“相看泪眼”?本句道出了原因,亦即又一次点破。尽管是“无绪”、“无语凝噎”、“相看泪眼”,却仍然有一个强烈的“相见时难”的考虑。沈祖慄先生《宋词赏析》认为这一句是“写景”,我却认为是借景抒情,只是作者把所设想的日后的情用一个具体的景示现出来亦即情蕴诸景而已。王国维《人间词话》:“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从语言上看,“念”是及物动词中的表示心理活动者,以下都是由这个思想活动所产生的景,因而基本内容是借景抒情,或者是以情带景。

2、“去去”,应当理解为“去,去”,“远离呀,再远离呀!”动作的延绵不断暗示着“相去日以远,衣带日以缓”(《古诗十九首》)。平视着,“烟波千里”,空旷无人;往上看,“暮霭沉沉”,笼盖四野,织成一个令人窒息、令人孤独、寂寞、惆怅、缅怀无已的悲惨世界。“阔”,莽莽苍苍,一片迷蒙,既写空间的寥廓又表时间的悠久,更烘托作者日后艰难的仕途、孤单的生涯,简直难以想象。一个“阔”字含义极其丰富。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下阕开头用个递进复句直陈“伤离别”。这句不但意思上点出了主题,章法上更占有突出地位:既是上阕的点破,又是下阕的提挈。“多情自古伤离别”满含哲理,上阕似乎写的是作者跟恋人惜别的特殊性,本句“自古”二字又道出了“多情伤离别”的普遍性,刚有几分自慰自解,却又出现了“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分明又表示了特殊性亦即比通常更“伤情”。这也是一种“语未了便转”的艺术手法。“冷落清秋节”,写的环境,也可以说是“伤离别”的心情的一种贴切的比喻,欧阳修《秋声赋》:“悲哉,此秋声也!……草木无情,此时飘零。”这句遥接上阕首句“寒蝉凄切”,又是给“寒蝉凄切”的点破和证实。“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语言形式是发问,实在是强有力的肯定:感情的含量就更大。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1、有人认为这里是“虚景实写”,我看不必这么曲为之说。这里是作者经过一番“帐饮无绪”忽然清醒地想到阔别后的凄惨情景。如果说上阕“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是想象的一个博大、渺茫的比较笼统的境域,这句便是一个具体的“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画面。虽然“无绪”,却还饮酒,“酒醒”以后已经完全是迥然不同的一个所在了:《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柳枝细垂舒展,是恋人寄托情丝的具体化,古人有《折杨柳枝词》,就是抒写离别。(或说“柳”是“留”的谐音,似不及前说精当。)在杨柳岸见到情思绵绵的象征柳丝,已经足以烘托伤神的气氛了,又加上“晓风残月”。“晓风”是黎明前的风,一天中间只有这个时候的风最清冷。由心理的哀愁(“千种风情”)孳乳肉体的寒冷,这也是一种“通感”。“残月”可能如钩,那很容易解释,苏轼《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是同样的写法。但也未必“如钩”,“残”还有一个义项是“剩余”、“将尽”,又如残荷。“残月”在东方即将发白的光照之下是微弱黯淡,好象是作者心理的写照。“杨柳岸”加上“晓风”再加“残月”,着墨不多,却是渲染、绘织成一幅黯淡、深沉、令人感到孤独、怅惘、不寒而慄的相思图。这图置于特定的语言环境下就鲜明地透视了景外之人“酒醒”以后一刹那之间最集中、最深刻、最突出、最有力的一种感受,一种印象。贺裳《皱水轩词荃》认为“‘杨柳岸晓风残月’自是古今俊句’”,我以为俊就俊在作者善于描绘并且捕捉“酒醒”以后一刹那的最鲜明的印象上,亦即把“酒醒”以后那种最真切、最微妙的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触而不着的抽象的情思描绘成为视而可见,听而可闻、触而可着的东西,而且是那样地鲜明突出,予人以深刻无忘的感受,这就是“状难状之物,达难达之情”。正由于作者是“衣带渐宽终不悔”,就引出以下两句作为结果。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经年”,经历一段悠长的岁月。“良辰美景虚设”不是一个简单的主谓句,无妨理解为跟下面“便纵有……”相同的让步假设句:“即使有良辰美景也只是形同虚设。”沈祖棻先生认为:“‘此去’以下,放笔直写,不嫌重拙。”这是高见!假使说以前所写抒情之词是凝重、过缓,那么本句以下是词人驰骋联想,纵笔疾书,语句一如长江大河奔腾澎湃,一发而不可收拾。“良辰美景虚设”,不能照字面理解为有等于无,那就远远没有挖掘出本句巨大的思想含量,应当理解为“每逢佳节倍思亲”,平时固然伤神,“良辰美景”就越发使人伤神,亦即再也不会有“良辰美景”了有的只是加倍的伤神;平时固然伤神,一旦有着“千种风情”(不是一般的柔情蜜意,而是一种“激情”,一本“风情”作“风流”),就越发伤神,亦即再也不会有“千种风情”的抚慰了,有的还只能是加倍的伤神!袁枚《啼落花》诗句有“此去竟成千古恨”柳永具体地道出了别后只能是“为伊消得人憔悴”,艺术地把“伤离别”推向最高潮!

柳永词“工于羁旅行役”,他以明白晓畅、音律谐婉的语言,“状难状之物,达难达之情”,自然真切,不落斧凿,真是我国古典文学里的一块光彩晶莹的宝玉!

笔者读《四溟诗话》,其中讲到韵部和表意的关系,江永《音学辨微》也提到“仄声如击木石”。入声的特点是短促而不能延长,它能帮助表达急促凄切的心情;又如杜甫《北征》、白居易《琵琶行》里的入声韵,都有这个表意特征。欣赏《雨霖铃》,这一点也很重要。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家的一件珍品
我家的一件珍品
我家的一件珍品
唠叨的妈妈
人类起源概说
“神创论”可以休矣
人类起源
妈妈的唠叨
幸福是妈妈的唠叨
我家的一件珍品
我家的一件珍品_药瓶
妈妈的唠叨
我家的一件珍品
人类起源
我爱我家
工程建设监理规划
高层住宅楼工程监理工作总结
土木工程测量实习报道实习报告
土木工程测量实习心得
建筑测量实习报告
某文化中心工程建设监理月报
某小学住宅楼工程实习报告
外墙刷新监督交底会议纪要
某校区体育场、室外活动场地工程建设监理工作月报
紫光综合服务大厦测量放线施工方案
办公楼扩建项目工程监理工作总结
宿舍楼工程监理月报
建筑工程测量实习报告书
住宅楼工程监理总结
住宅一期、商业中心项目塔式起重机安全监理工作交底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老师语录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教案二
《我不是最弱小的》写作指导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写作指导
《我不是最弱小的》之老师语录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重点字词梳理
《我不是最弱小的》同步写作范文 暴风雪前的温暖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教案一
《我不是最弱小的》同步写作范文 关爱我的王老师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一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二)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重难点分析
《我不是最弱小的》随堂练习-----提高篇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训练素材
《我不是最弱小的》训练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