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3
《画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预设目标:
1、会认7个字,会写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朗读感悟课文4-8自然段,理解宋涛、陈丹、赵小艺画风的方法,
引导学生新旧知识结合,感受大自然中风动的景物,从而养成仔细观察,学会积累的习惯。。
教学准备:投影仪、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4)
1、猜谜激趣:
看不到,摸不着;花儿见它点头;小草见它弯腰。(板书:风)
2、你知道大自然中有哪些风吗?(学生畅所欲言。)
3、今天我们就来画画风。(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识字(6)
1、老师带来了3位小朋友。粘贴三个小朋友的头像,请小老师领读他们的名字。
2、号召学生和他们三个做朋友,与他们三个打招呼,作简要的自我介绍。
例如,宋涛、陈丹、赵小艺,你们好!我叫×××,很想和你们做朋友。
3、卡片认读“宋、涛、陈、丹、赵、艺”六个生字了。
4、想一想、找一找:“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在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现了。
5、想知道这三位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吗?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6)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①画出生字,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有不认识的字互相请教。③标出自然段。
2、出示生字“显”,多音字“旗杆”、“呼呼地转”。
3、生字宝宝找到了自己的朋友,谁能把一对对好朋友读一读呢?(课件出示词语,用小老师领读和齐读等不同方式学习。)
4、朗读接力赛,指名接力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完评议。
5、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研读课文,深入学习。(18)
1、他们三个分别是怎样画风的?默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不同的记号)画出答案。
2、全班交流。
你喜欢谁?为什么?他是怎样画风的?
(1)喜欢赵小艺。
A、因为她第一个画出风。B、因为她爱动脑筋。C、因为她画出了飘动的旗子和转动的风车。你从哪里知道她画出风来了?她还画了什么?为什么要画飘着的旗子,呼呼转的风车?你能读读写小艺画风的句子吗?[点小艺画风的句子]小艺第一个画出了风,她心里会怎样?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老师也来读一读行吗?谁想向老师挑战!谁来评评谁最棒!(他还加上了动作!)
[板:飘着的旗子][呼呼转的风车]
(2)喜欢宋涛。
因为宋涛爱提问题。他提了什么问题?读出问的语气。
他画出风来了吗?画的是什么?[板:斜斜的雨丝]他画出风来了,高兴吗?你能边想象他那高兴劲,边读读宋涛画风的句子吗?[点宋涛画风的句子]
为什么画斜斜的雨丝?如果能把“斜斜的”读的重点儿会更好!谁愿意再试试?(齐读。)
(3)喜欢陈丹。
陈丹也很聪明是吗?她也学会了画风,谁能说说她是怎样画风的?[板:弯弯的小树。]谁再来读一读陈丹画风的句子。[点陈丹画风的句子]
通过刚才的讨论,大家知道了宋涛、陈丹、赵小艺画的风在哪里了吗?老师找还没回答问题的同学来回答。[指板]在飘着的旗子里,呼呼转的风车里,斜斜的雨丝里,弯弯的小树里。有了风,画面美吗?我们来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下面我们来分角色读课文,好吗?你可以自由组合,扮演你最喜欢的角色。
4、哪个小组愿意上来读?(指名一小组展示朗读成果。)他们读得棒不棒?
四、指导写字。
1、出示书写的4个生字,指名读一读,组词。
2、仔细观察,说说有什么发现?
3、老师范写,学生跟写,并评议。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蝉
- 参观世界八大奇迹馆
- 时钟
- 幸运的一天
- 我给妈妈留葡萄
- 庆祝生日
- 我
- 吊扇
- 美丽的小西湖公园
- 下雨
- 我的篮球服
- 台灯
- 夏天的色彩
- 帮妈妈洗碗
- 我和妈妈去商场
- 煤层气开发经济模型
- 浅谈护理管理中的人性化理论应用探讨
- 试论诺丁斯关怀伦理思想的人本价值
- 浅谈龙门山石灰石矿云中寺排土场泥石流地质灾害的治理
- 关于完善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教育途径
- 浅谈民主的理想与现实新论
- 浅谈从南海地名词汇看地域文化的基本特征
- 简析手术病人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对策
- 无证诊所禁不绝的原因及治理探讨
- 古田会议开启党和人民军队建设新篇章
- 双低油菜秦优10号生育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 胰腺外伤24例诊治分析
- 谈中美两国产褥期护理方法的差异
- 论析公民法律文化与公民参与行政
- 论医院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途径
- 《棉花姑娘》教学设计
- 《司马光》教学设计
- 《风娃娃》教学设计
-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 《我选我》教学设计
-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
- 《王二小》教学设计
- 《小白兔和小灰兔》教学设计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 《找春天》教学设计
- 《雨点儿》第一课时
- 《古诗两首》
- 《两只小狮子》教学设计
- 《“红领巾”真好》教学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