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6
八年级语文组歌教案1
教学目标
1、朗读与细读相结合;
2、篇章语义分析与自然常识讲解相结合;
3、锻炼学生自由想象的能力;
4、引导学生热爱自然、敬畏生命。
教学重难点:
对诗歌中炽热爱情的理解与祖国深情厚爱的联系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浪之歌)
一、 课文导入
简介诗人纪伯伦(1883~1931)。
黎巴嫩诗人、散文作家、画家。生于黎巴嫩北部山乡卜舍里。12岁时随母去美国波士顿。两年后回到祖国,进贝鲁特“希克玛(睿智)”学校学习阿拉伯文、法文和绘画。学习期间,曾创办《真理》杂志,态度激进。1908年发表小说《叛逆的灵魂》,激怒当局,作品遭到查禁焚毁,本人被逐,再次前往美国。后去法国,在巴黎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和雕塑,曾得到艺术大师罗丹的奖掖。1911年重返波士顿,次年迁往纽约长住,从事文学艺术创作活动,直至逝世。
纪伯伦青年时代以创作小说为主,定居美国后逐渐转为以写散文诗为主。他的小说几乎都用阿拉伯文写成,有短篇小说集《草原新娘》(1905)、《叛逆的灵魂》和长篇小说《折断的翅膀》(1911)等。《折断的翅膀》写东方妇女的悲惨命运和她们与命运的苦斗,谴责贪婪、狡诈和屈从,歌颂自尊、意志和力量。他的小说以主人公充满哲学意味的独白、对话和叙述,特别是被压迫被损害者充满激情的倾诉取胜。他用阿拉伯文发表的作品还有散文《音乐短章》(1905),散文诗集《泪与笑》 (1913)、《暴风雨》(1920),诗集《行列圣歌》(1918),以及《珍闻与趣谈》(1923)、《与灵魂私语》(1927)等。
他用英文写的第一部作品是散文集《疯人》(1918)。此后陆继发表散文诗集《先驱者》(1920)、《先知》 (1923)、《沙与沫》(1926)、《人之子耶稣》(1928)、《先知园》(1931)、《流浪者》等,以及诗剧《大地诸神》、《拉撒路和他的情人》等。《先知》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作,作者以智者临别赠言的方式,论述了爱与美、生与死、婚姻与家庭、劳作与安乐、法律与自由、理智与热情、善恶与宗教等一系列人生和社会问题,充满比喻和哲理,具有东方色彩。纪伯伦并自绘充满浪漫情调和深刻寓意的插图。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狡猾的狐狸
- 野蛮的毕钰
- 车站里的老人
- 我们班的"坏小子"
- 我的“变色龙”
- 久久不归的敲门声
- 挣钱啦
- 奶奶的唠叨
- 帅哥,今天去哪玩?
- 我的爸爸
- 我的超级同学
- 星球大战第二版
- 魔法学校奇遇
- 前传第二章炼金术士(上
- 我的妈妈
- 阿瑟·韦利(Arthur Waley)英译《孟子》涉及的字、词义问题
- 逃离拉斯韦尔的宣传“魔咒”
- 浅析桃树栽培种植技术
- 关于实体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
- 超胶凝水泥制备与测试方法
- 多种措施并举 提升英语阅读效果
- 浅谈框架剪力墙结构模板施工
- 超胶凝水泥制备及水化性能研究
- 中职学校和谐课堂现状调查
- 学习者自主性培养与外语课堂教学改革
- 探索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方向
- 例谈生物教学中教师语言艺术的体现
- 煤矿地质断层构造预测探讨
- 析鲁迅《奔月》
- 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发展研究
- 《长征组歌》两首教案
- 《白杨礼赞》教案设计3
- 苏教版《有的人》教案3
- 《我的母亲》教案
- 《海燕》教学设计15
- 《古诗四首》《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
- 《白杨礼赞》教案设计2
- 《古诗四首》教案2
- 《白杨礼赞》教案设计10
- 《白杨礼赞》教案设计11
- 苏教版《有的人》教案2
- 《晏子使楚》教案3
- 《七律·长征》教案
- 《七律·长征》教案2
- 《晏子使楚》教案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