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16
荷塘月色(朱自清)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清作者的游踪,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了解作者不满当时现实,渴望自由的感情。
2.学习鉴赏抒情散文,结合语境,揣摩词语、句子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进而学习运用比喻、通感、拟人和叠字表情达意的技巧。
3.学习作者刻画景物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多方面体会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
2.通过合作探究法,结合语言分析作者的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体会当时知识分子的情感。
2.培养善于发掘生活中的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作者的游踪。
2.重点语句段落的讲解,修辞手法的学习,词语的表情达意。
【教学难点】
1.通过文中的字眼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以及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2.通感手法和叠词的学习。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说到荷花,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它是古典诗词曲中经常使用的意象。我们知道有个人最喜欢荷花了,他称赞荷花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那就是周敦颐老先生。写荷花的诗句也是很多的,大家想想看都有哪些啊?
(ppt展示: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北宋. 李清照《一剪梅》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也是写荷花的,不过就不是古诗词,而是一篇散文《荷塘月色》,作者是朱自清先生。
(板书,荷塘月色朱自清)
二、作者简介
朱自清先生大家应该不陌生吧,我们在初中时就学过他的《背影》。我们一起来简单回顾一下。
(ppt出示朱自清的简介)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九( 1898年11月22日),逝于1948年8月12日,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原籍浙江绍兴。主要作品有诗歌散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那雨那车那人
- 致校长的建议书
- 幸福
- 感谢童话
- 我对作文的认识
- 关注地球热爱环保
- 我爱秋天
- 小区觅秋
- 走向世界的中国
- 2006,我想……
- 祖国,您是我的骄傲
- 孙悟空学外语
- 我找到了旅游鞋除臭的方法
- 假如我会克隆,我要……
- 续写《皇帝的新装》
- 浅谈当前高校古代文学教学误区举隅及反思
- 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原著教学问题分析
- 理论·实践·创新:试论马克思主义的三维审视
- 试析创新思维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
- 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与当代大学生素质培养的新模式
- 浅谈高校辅导员如何对“90后”大学生进行教育与管理
- 关于学习借签西方经济学理论要有科学态度
- 试析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
-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 对于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针对性有效性的思考
- 试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改尝试与效果评价
- 继续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浅论
- 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中的几个问题
- 简析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 浅谈高职教材管理思考与建议
-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 《杨修之死》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 《杨修之死》说课设计
-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