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学设计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学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16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学设计

【预设目标】

1、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师生共同搜集有关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通过资料搜集,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

【教学重难点】

体会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国际救援队感激的原因。

【教学准备】

幻灯片。

【教学设计】

一、看图揭题,导入新课

1、(出示中国国际救援队的图片)同学们能不能结合课前收集到的资料,用自己的话介绍。

2、小结过渡:

创立不久,年轻的中国国际救援队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赢得了荣誉。也得到了普遍的赞誉──“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生齐读)

3、中国国际救援队到底“棒”在哪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亲自目睹中国国际救援队的杰出表现吧!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首先请同学们认真地读课文,这一次读时要做到读准字音、读通顺语句。

2、检查反馈:

随机点拨。(里氏6.2级地震释放了相当于16颗原子弹的能量。)

三、再读课文,自主探究

1、那么我们的中国国际救援队棒在哪里呢?就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关的语句,然后在小组内解决问题。

2、小组讨论。

3、交流反馈:

⑴ 体会救援队的“真棒”:

他们一下车,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有的队员用声波探测仪仔细地搜索着每一条缝隙,细心地捕捉着废墟发出的声音,有的队员操作液压钳,剪断纵横交错的一根根钢筋,搜寻着压在废墟下的幸存着……

① 自由读,划出队员们怎么做的相关词语。

② 进入情境体会队员们为什么这样做?他们在想什么?

当队员用声波探测仪仔细地搜索着每一条缝隙的时候,他在想 。

当队员细心地捕捉着废墟发出的声音的时候,他在想 。

当……的时候,他们在想 。

③ 联系当时环境再一次感受。

幻灯出示句子,学生读,谈感受。

当时气温高达34摄氏度,队员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汗水把衣服浸透了。

空气中弥漫着尸体腐烂后散发的臭气。倒塌后的房屋大都呈“叠饼状”,加上余震还在不断发生。

④ 回读:

“他们一下车,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有的队员用声波探测仪仔细地搜索着每一条缝隙,细心地捕捉着废墟发出的声音,有的队员操作液压钳,剪断纵横交错的一根根钢筋,搜寻着压在废墟下的幸存着……”

⑤ 幻灯出示国际救援队救灾的有关图片:

引:面对这样的国际救援队,你想说些什么吗?生自由发表感受。

千言万语化作一句由衷的话:“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生读课题。

他们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布迈尔代斯。

生自由读──谈感受──齐读。

⑵ 感受搜索犬的“超强”:

① 引:真棒,不仅表现在这些普通队员的身上,连搜索犬──一个国际救援队的特殊队员“超强”,也表现得让人交口称赞。自由读读课文,想想它有哪些不俗表现。

② 生默读课文第四段,划出相关句子。

③ 同桌练说故事大概。

④ 推荐代表说。

四、引读最后一段、升华感情

1、引读最后一段:

从“圆满完成任务”“载誉返回”等词体会“棒”!

5月29日,中国国际救援队圆满完成了。(生接)

2、这是中国国际救援队第一次在国际社会亮相的短短一周时间,便成效斐然,以出色的表现而博得“满堂彩”。幻灯出示:

联合国官员托马斯说:“中国国际救援队的反应是难以想象的、超常规的。”

阿方政府、媒体和灾区居民对中国国际救援队表达了深深的感激之情,他们说:“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中国人民来帮助我们,中国人民是阿尔及利亚人民最好的朋友,我们感谢你们”。

五、主题阅读,拓展延伸

1、引:

中国国际救援队不仅帮助了啊尔及利亚,并载誉而归。此后,多次参加国际救援任务,深受好评。让我们来看看:

2003年月日12月26日当地时间凌晨5点燃8分,(北京时间9点分)伊朗东南部克尔曼省巴姆古城地区当天早晨发生的里氏6.3级地震已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伊朗内政部发表声明,呼吁国际社会向伊朗提供紧急援助。北京时间2003年12月27日夜23点50分,中国国际救援队抵达伊朗科尔曼省省会科尔曼市,这里距离地震中心巴姆市的直线距离只有180公里。中国国际救援队是第一支到达伊朗地震灾区的亚洲救援队。

一到巴姆市灾区,中国国际救援队顾不上休息,就展开了紧张的搜救工作 12月28日夜,中国救援队在进行了1天的搜救行动之后,才开始搭建营地。12月29日,在搜救过程中,搜索犬作为特殊的“队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2月31日,中国国际救援队圆满完成了人道主义救援任务,撤离灾区 。2004年1月1日上午10点,中国国际救援队回到北京,

2004年12月26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印度洋大海啸,给东南亚、南亚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带来严重灾难,夺走了10多万条生命。经联合国有关部门批准,中国政府决定派出国际救援队赴印尼进行抢险救援。

搜索抢险分队队员不顾旅途劳累,冒雨搭设了帐篷,迅速展开了搜索工作。连长袁本航是搜索抢险分队的队长。他带领8名队员受命寻找掩埋在倒塌房屋中的遇难者遗体。30多摄氏度的高温下,很多遗体开始腐烂,有的已经生蛆,尽管每位队员都戴了3层口罩,可气味仍令人窒息。但他们毫不畏缩,小心翼翼地把遗体装入专用的口袋,轻轻地搬运到遗体存放处。

就在搜索抢险工作紧张进行时,灾区出现了霍乱疫情。为了防止传染,搜索抢险队员执行任务时不能喝水,中午不能在搜索现场吃饭。他们每天一早就出工,傍晚时才撤回营地,午饭晚饭并成一顿吃。由于流汗多,又不能喝水补充,穿着厚厚隔离服的多名队员出现不同程度的虚脱。那段日子,他们平均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在各国救援队中,他们搜索和处理的遗体人均数是最多的。

听说中国国际救援队第一批队员要返回国内,当地政府官员和群众带着水果等慰问品来慰劳他们,并纷纷称赞:中国救援队真棒!

2、回归读题。

3、推荐网址、自己搜索更多有关资料,小组交流。也可以合作出一期手抄报。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渴望
我爱我班
家,我心灵的港湾
春天的小河
校友七字诗
古诗“变味”了
小雪花
友谊
遗失的父爱
人生
谁是你
你呢——远方的朋友
致2008年北京奥运会
天使
浅谈中学政治课课堂教学语言的培养与运用
“苏商”与江苏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1)论文
浅谈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活动设计模式
江西改革开放三十年基本经验探析(1)论文
狩猎权的私法视角界定
试论我国破产法律制度之完善
违法转租与无权处分、不当得利
制订一部开放型的民法典
洛阳市“名牌强市”问题研究(1)论文
关于供热的经济性与政策性
浅论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浅析日记在作文中的作用和地位
浅谈体验语文新课堂尝试语文课程改革
“一发明一专利”原则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试论现代远程教学的特点及与传统教学的融合
驰骋壮志,抒写悲愤──辛弃疾《破阵子》赏析
都是月亮惹的祸──“日晚”不是“月色已晚”
温庭筠《望江南》解析
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
慷慨悲凉,开豪放词之行河──范仲淹《渔豪傲》赏析
壮志豪情 别开生面──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赏析
雄健豪放 自是一家──读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武陵春》赏析
情真意切,清丽自然──读温庭筠《望江南》
《武陵春》赏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
欲语泪先,舟轻愁重──《武陵春》鉴赏
《渔家傲》赏析
温庭筠《望江南》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