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2-09
《西门豹》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启发交流,初步感受“巧妙”
1、教师感情地述说:
了西门豹初到邺这个地方,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满目是萧条的景象,百姓们都面黄肌瘦,偶尔碰到几个,也都远远地躲开,好不容易找到一位老大爷,才明白其中的真相,原来这里面既有天灾,更有人祸。
(出示图片──三张景象萧条的图片)
质疑:
看到这样的惨剧,又了解了其中的真相,你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呢?(学生交流)
2、比较,品析:
出示改好后的一段话──“原来都是巫婆和官绅搞的鬼,下一回,河伯娶媳妇,告诉我一声,看我怎样收拾他们!”(你读了以后,有什么感受呢?)──体会西门豹的话中有话,将计就计。
出示课文中的原话,朗读训练(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
二、品味重点段,深入感悟“巧妙”
1、指导自学:
西门豹是如何巧妙地惩治官绅和巫婆的?(好好读读,划划精彩的句子,圈圈精彩的词语,大声的朗读一下)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检查指导。
3、集体交流:
⑴ “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① 齐读这一段话,你是如何理解的?
② 课后第三题在这几个词语下面加了着重符号:
不漂亮不会满意选个漂亮的
③ 你谈谈你对这几个带点词语是如何理解的?
(不漂亮:长得不乖。这儿并不是真指姑娘长得不好,而是借口姑娘不漂亮,保护这个姑娘。不会满意:不高兴,不同意。河伯不高兴就会女大水。选个漂亮的:找个长得好看的,这儿也是一个借口。)师小结:这三个带点词语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是借口。
④ 同学们再看看这几个词语之间有什么联系?(因为姑娘不漂亮,所以河伯不会满意,就要发大水,要解决河伯不满意,只好派一个人去跟河伯说一声,过几天再先个漂亮的送去。)
师小结:
的确是这样,既然姑娘不漂亮,河伯必然不会满意,只有再找一个漂亮的送去,选谁给河伯说一声呢?(巫婆)这样顺理成章地达到了什么目的?(送巫婆去死)
⑤ 我们理解了几个带词的意思,又弄清了他们之间的联系,那么,你对这两句话又是如何理解的呢?
(表面的意思:西门豹不仅赞同河伯娶媳妇,而且三个“不”表明自己的态度是慎重的,要为河伯选个漂亮的媳妇,同时客气地叫巫婆去给河伯说一声。真正目的:保护姑娘免遭迫害;送巫婆去死。)
⑵ 西门豹对巫婆说的话应如何读,谁来试试?(指名2人读,全班读一次)
① 西门豹语气平静,态度坚决,一个叫字把巫婆投进了漳河。(板:投巫婆)
② 看幻灯:
这就是西门豹命令卫士把巫婆投进漳河的情景。长期宣传迷信,残害妇女的巫婆得到了应有的下场。
③ 西门豹惩治巫婆的手段真是十分巧妙,再读西门豹对巫婆说的这两句话,联系课文想一想,西门豹使用的这种方法叫什么?(将计就计)
“将计就计”什么意思?(利用对方的计策向对方施展计策。)
⑶ 为什么要把官绅头子也投进漳河里?联系前面的课文理解:
① 首恶,他和巫婆勾结骗钱害人。
② 不投官绅头子,就不能吓唬别的官绅,逼他们说出真相。
③ 不杀他,他又会叫别的巫婆来骗钱害人。
⑷ 教师质疑:
西门豹的语言中连用了“催一催”和“催催”,他真的那么急吗?既然不急,为什么还要反复地催?他到底在催什么呢?(学生联系课文中官绅和老百姓的神态等进行交流)
教师小节:西门豹在不停地催促着,催得官绅们面如土色,心惊肉跳;同时也催醒了周围的百姓。其实他不是真的着急,这一点,你体会到了吗?能否从文中找一下有关的语句来说明?
⑸ 抓住文章的空白,启发学生创造思维:
学生交流后,教师出示有关的语句──“西门豹面对着漳河站了很久。”
引导学生质疑:你读了以后有什么要问的吗?(学生交流)
教师明确地提出问题:“西门豹到底在等什么呢?”(学生交流)
教师小节:
西门豹在静静地等,这一段沉默的时间,对不同的人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他在等官绅们反省,也在等百姓们看到这真实的一幕后真正地醒悟。
三、升华感情 渲染个性
漳河边上站满了百姓,想象一下岸上有哪些人?──农民、小孩年轻姑娘、老奶奶、新娘、新娘的父母、官绅们……
他们会说些什么?请选择一个人写在纸上。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讨论,教师点拨。
【课后反思】
1、重在情感的渲染,体现一定的层层递进的梯度性:
开场白那教师有感情的讲述和有关图片的展示为学生情感的激发作了铺垫。并且通过比较的朗读初步感受到了西门豹的语言语气的特点以及语言的魅力,为下面具体的分析和朗读打下了基础。在对重点句进行细心品味的同时,在理解中朗读,在朗读中理解。学生的个性朗读就能充分表现出来。最后,通过说话的训练,让学生能设身处地地联想一下自己当时的感受,真正地使学生感情和文本中人物的感情融合在一起,真正地起到了情感交融和感情升华的奇效。
2、充分挖掘文中的“空白”,提供学生想象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比如我设计了两处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一是问学生“西门豹到底在催什么?”二是问学生“西门豹到底在等什么?”这两个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充分地联系上下文进行深入地思考,而且可以从不同人物的不同的感受去体会,学生的回答空间应该很广,而且回答的内容也各不相同,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化思维。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炎热的夏天
- 好听的名字
- 书包里的争吵
- 想起这件事我就后悔
- 网上的天地
- 我长大了
- 未来的多功能汽车
- 我家的电饭煲
- 买 菜
- 爱反悔的大人
- 自画像
- 我是一只“小书虫”
- 《喜羊羊与灰太狼》观后感
- 《田忌赛马》续写
- 书香伴我成长
- 再论宪政的复权(3)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坚持以人为本保护古村古镇
- 中国古代设计文化与美学思想探析
- 论《诗经》的忧患意识
- 在中国建立私人破产法的几点设想 (3)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剪纸艺术的过程与表现方法
- 浅论孔子伦理思想与明清徽州的宗族文化
- 浅析民国时期的山东婚姻习俗
- 《浅谈维吾尔族帽子的特色》
- 黑龙江省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建议
- 浅谈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对山水画的影响
- 古陶瓷的文化内蕴解析
- 再论宪政的平衡性(2)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再论宪政的复权(2)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论美国宪政下的正当法律程序(4)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自然之道》教学建议
- 《尊严》教学札记
-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二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A、B教案
-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一
- 《将心比心》教学建议
- 《尊严》教学设计
-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A、B案
-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二
- 《尊严》教学设计二
- 《尊严》教学设计一
-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一
- 《尊严》预习解析
- 《尊严》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