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4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之三
设计说明:
本课以《乡下人家》为载体,以乡村小学生的生活环境为背景,体现“美术、人文”融于一体的创新教育理念,引领学生体会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享受乡下人家的生活乐趣。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善于用自己灵巧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创美热情,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乡下人家》文本的细谈、赏析。结合自己生活的环境说一说、想一想、画一画家乡。再通过作品展评。张扬学生个性,使学生的综合素质的以全面发展。
教学目标:
1、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选择适合自己,自己喜欢的表现方式,创作一幅以表现心中的美丽家园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3、感受家乡的田园风光。鼓励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增强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学会观察,能用不同的创作方法,绘画不同特色的乡下人家。
难点:感知文体,学会用不同材料进行创作。
教学准备:1、让学生通过学习“乡下人家”,观察家乡,了解家乡。
2、绘画工具材料。
3、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师: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的迷人的风景,不信你听。
2、田园小诗:(屏幕出示)
长藤绿叶瓜架,春雨竹笋鲜花。
雄鸡悠闲自在,小桥流水戏鸭。
夕阳鸟儿如画,纺织娘高唱甜蜜。
二、探究学习最美乡下人家。
1、生:交流:你认为小诗怎么样?有什么感受?谈一谈。
2、说说自己的家乡,生活环境,风土人情、家乡的变化。
田园风格的家园(自然环境的优美,花草树木、鸡鸭、小动物、房屋、生活方式,返璞归真、健康环保等)
3、揭题:美丽的家园。
三、分小组创作
描绘美丽的氛围,创作自己理想中的美丽家园。
1、创作指导:①工具、材料;②创作方式;构图、添加;③方式(蜡笔画、水粉画、剪贴等)
2、学生创作、教师巡导。(小组合作)
四、作品展评
生:介绍画中的新园。(小组中有特色一点的作品)
五、课外延伸
更进一步了解家乡,收集有关家乡的资料,写一写家张。
活动反思:
活动中学生自主参与结合“乡下人家”采用自然熟悉擅长喜欢的不同创作方式、形式进行创作。体现了知识与运用,积极与快乐,注重人文性。教学中根据具体的实际条件交流设计学习环境和场地。对学生是一次爱家乡的很好的教育,寓美术、语文、德育之中。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美丽的风信子
- 校园的早晨
- 我想拥有快乐的童年
- 感动
- 老人的一天
- 请不要玷污了纯真的童心
- 失去自由和被他人背叛?
- 车,还是车
- 麻雀之死
- 爱的旋律
- 新学期
- 小径见真情
- 雕刻心中的天使
- 春雨
- 第一次发言
- 关于科学发展观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关系研究
- 试析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
- 试论社区建立高校预备党员义工服务站的探索与实践
- 浅谈《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 关于高校第二课堂课程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 浅谈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对多元文化教育的启示
- 浅论网络多媒体环境下英语专业阅读教学的改革思考
- 简析高等院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法的改革
- 关于高等教育人才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 探析新形势下高等学校人力资源管理
- 关于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模式选择与分析
- 关于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
- 试论如何实现校园网络的德育功能
- 关于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 关于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大学生价值观的几点思考
- 邓拓简介
- 《短文两篇》课文赏析
- 弗兰西斯·培根谈读书
- 怎样写读后感
- 关于《燕山夜话》的说明
- 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培根
- 感慨与敬仰──读张帆著邓拓评传
- 读书不妨“不求甚解”
- 培根小传
- 《不求甚解》备课资料
- “好读书,不求甚解”
- “强作解人”与“不求甚解”
- 魂断燕山巨星落──记邓拓最后的岁月
- 邓拓自杀的前前后后
- 读书──健康成长的阳光和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