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4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之四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学习课文1、2自然段,了解桂林山水总的特点和漓江水的特点。
3.对照课文观察图,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桂林山水》这一课。桂林是世界闻名的游览胜地。那里的山青,水秀,洞奇,石异,园美。桂林山水甲天下道出了她独特的美和人们对她的由衷赞叹。
1.出示书中插图(或投影);
2.播放《桂林山水》录像;
3.教师范读课文;
4.学生谈谈感受。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大家思考:文中哪些词语引起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呢?这一段在全文起了一个什么作用?
2.重点体会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提示:这里的都字,道出了桂林山水在人们心中的位置。那么,桂林山水是不是人人赞美呢?还要我们在亲身感受后才能得出结论。甲天下就是天下第一,本段作者抓住了桂林山水总的特点,在文中起了总起的作用。)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2.默读课文,用笔画出漓江水的特点,想一想课文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
3.交流讨论
静: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感觉)
清: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视觉)
绿: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想象)
3.体会词语和句子。
投影: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是什么句?说说无瑕、翡翠的意思。
(这是比喻句,从色彩和质地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美。无瑕:没有一点斑点,非常纯净;翡翠:一种绿色的硬玉,有光泽。)
4.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美来,读出对漓江水喜爱赞美之情。
5.检查朗读,注意指导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中啊的正确读法。
(四)作业:
1.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2.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第三、四自然段,了解桂林山的特点。
2.背诵全文。
3.检查生字、新词。
4.总结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读文,看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哪些不同?把桂林山的特点画下来。
特点:奇(拔地而起,形态万千)
秀(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
险:(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2.结合课文解释: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屏障;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拔地而起:指桂林的水不像一般的山逐渐高上去,而是仿佛从地面上突然高出来的似的。拔:高出、超出。
各不相连:指桂林的山不像一般的山连绵起伏,接连不断。而是各自都平地崛起,互不相连。
奇峰罗列:罗列:排列。奇形怪状的山峰沿江排列。
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有的像,有的像……
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指桂林的山像屏障似的遮挡着这一带。
危峰兀立:高高的山峰直挺挺地耸立着。危:高,兀:高高突起。
怪石嶙峋: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
3.练习朗读(可小组中互相读)读出桂林山的特点和喜爱之情。
4.小结:作者在观察桂林山时用了什么方法?描写时又用了什么方法?
观察:抓特点。观察时注意了山的形与色并进行了丰富的想象。
描写:运用比较的方法突出了桂林山的特点,比喻句、排比句式的使用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形美、色美,使人读起朗朗上口,富有诗韵。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朗读第四自然段。想象一下:这样的山围绕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然后说一说。
(三)检查生字预习。
(四)指导背诵
1.朗读练习。
2.熟读后再练习背诵。背诵时先求熟练,后求有感情。
(五)指导课后思考·练习第三题。
(六)作业
1.抄写字、词。
2.背诵全文。
附:板书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宽容是一种美德
- 我的自画像
- 一件难忘的事
- 好书伴我成长
- 可爱的小鸭子
- 《365夜故事》读后感
- 蜘蛛
- 《昆虫记》读后感之二
- 抢橡皮
- 读书的乐趣
- 大爱无痕
- 可爱的小狗
- 文具的争吵
- 学钓鱼
- 《红猫蓝兔七侠传》读后感
- 从跨文化视角解读法语谚语的翻译策略
- 试论行政合同的司法审查 (2)行政法论文(1)
- 谈广告英语的特征与翻译方法
- 调整财税政策 缩小城镇居民收入差距
- 行政观念更新与行政法范式的转变行政法论文(1)
- 关于政府采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 竞争法视野中的财政体制改革
- 中国失业问题与财政政策研究(三)
- 跨文化交际中的旅游英语翻译技巧
- 汤山中毒事件的行政法思考(2)行政法论文(1)
- 我国行政法目前存在的五大问题及对策行政法论文(1)
- 儿童文学翻译问题
- 浅谈英汉互译的不对等性
- 构建和谐社会财政职能新思考
- 财政风险及其定性、定量分析
- 《风筝》教学设计
- 《和时间赛跑》教学设计
- 《风筝》教学设计
-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 《荷花》教学设计
-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
- 《翠鸟》教学设计
- 《荷花》教学设计
- 《火烧云》教学设计
- 《赵州桥》教学设计
- 《好汉查理》教学设计
-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1
- 《果园机器人》教学设计
- 《松鼠》教学设计之一
-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