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6
《桂林山水》板书创意
一、立本式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美在其水:真静,真清,真绿;美在其山:真奇,真秀,真险。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给人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美感。立体式板书设计就是抓住这一特点,把《桂林山水》设计成一幅立体式的风景画——画面上的三座山分别突出了桂林山的三个特点(奇、秀、险),倒映水中的三座山分别突出了漓江水的三个特点(静、清、绿),船上的游客正在观光游览这里的秀丽景色,给画面以动态感与真实感,同时又与画面的题词“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遥相呼应。整个画面突出了“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主题。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完全可以借助这一板书设计,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产生如临其境的艺术感受。美的山,美的水,美的语言,美的画面,从而,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桂林山水》立体式板书设计正好体现了这一基本理念。
二、对联式板书设计
对联作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当,句式相同,意义相关。而《桂林山水》一文可以找到许多能够相对的内容,只要抓住文中的关键性词句,巧加装点,然后按行文的顺序以及对联的格式就可以设计出别具一格的对联式板书——上联是“真静真清真绿漓江水”,突出了漓江水的特点,下联是“好奇好秀好险桂林山”,突出了桂林山的特点,横联是“天下第一”,突出了对“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赞美。中间再配以“桂林山水”的简笔风景画,图文并茂,锦上添花,使人耳目一新,把学生带进了一个如诗如画的境界。这样设计,不仅突出秀丽景色,而且让学生体会了对联的艺术魅力,从而使学生走进了民族文化的殿堂。
三、盆景式板书设计
粗看是一盆仙人掌,细看才是一盆“桂林山水”,这是将仙人掌不断生发开去的特点与《桂林山水》一文的写作思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进行的创造性的设计。让学生明白,本文写的桂林的山,主要是突出奇、秀、险,写水主要是突出静、清、绿,而对每一个特点又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描绘(一个角度用一个仙人掌刺表示)。依据这个盆景设计,学生不仅容易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文章的结构,而且便于记忆并掌握一定的记忆方法(本文要求背诵),同时,这样设计形象直观,简洁得体,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游莲花湖
- 我们去春游
- 三八节,我给外婆送份礼
- 我的爸爸
- 福娃妮妮
- 读《南瓜房子》有感
- 第一篇日记
- 地球妈妈该怎么办
- 我的妹妹
- 我的爸爸
- 妈妈病了
- 风筝树
- 我的爸爸
- 爱睡懒觉的爸爸
- 我和小鸟的故事
- 论受害人有过错的数人侵权责任分担(1)论文
- “对话”随想──访谈类节目的感与悟
- 论中国电视剧的文化策略
- 我国《物权法》第180条第2款的理解与适用(1)论文
- 洗去“金粉”皆创伤
- 被保险人法律地位研究(1)论文
- 村民自治:理想制度与现实困境
- 论数人侵权责任分担中最终责任份额的确定方式(1)论文
- 民主的理念与村民自治的发展
- 以创新推动电视新闻改革发展
- 民法规范的性质-游走在自治和管制之间(1)论文
- 电视文化身份的多维度审视
- 现在于历史中上演
- 1999中国电影备忘
- 中国武侠电影中的传统文化观
- 《司马光》教案
- 《司马光》教学
- 《司马光》教学设计十三
-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十三
- 《司马光》教学设计十二
- 《司马光》教学设计十四
- 《司马光》
- 《司马光》教学案例
- 《司马光》第二课时教学片段
- 《司马光》教后
-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十一
-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三
-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四
- 《吃水不忘挖井人》评析
-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