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4
《长城》第二课时教学设想
【设计说明】
这是一课看图学文的教学内容。它由两幅长城图片和一篇短文组成,表现了长城的雄伟壮观和高大坚固,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本文不仅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增加有关长城的知识,更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好素材,而且还可以指导学生如何观察事物,如何做到行文有序有物。
学习本文,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紧紧依靠学生的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来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教师在关键处给以点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思考──观图品文──局部制画──评议感悟”等学习活动,使学生参与到学习的每个过程中,成为真正的知识发现者。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学生能感受到长城的雄伟壮观、高大坚固,了解到长城的建筑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2、学习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学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能在阅读交流中提出自己的见解。
3、运用图文对照的阅读方法,学习本文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的观察事物的方法,并学习在观察中展开合理的想象。
4、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出对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赞美之情,并能注意背诵积累语言文字。
【教学重点】
理解长城的建筑特点──气魄雄伟、高大坚固,体会作者表达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体会含义深刻的词语:“高大坚固”、“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教具学具】
中国地图。
【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的方式有所改变:
以往开课后教师直接采用提问式分别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生字、词语和理清文章脉络。而今我采用学生齐读课文,整体回顾,再自由汇报的方式,既检验了上一节课所学所悟,又发挥了学生主动复习的情趣,给予学生更多的展现机会,更有利于新课教学的开展。
2、教学思路遵循人的思维习惯,从整体感受到局部探究,最后再回到整体感悟的高度,使知识形成体系,情感产生共鸣,思想得到升华。
3、依据教材为例,合理安排学习方式:
如本文的四段内容各具特点,学习方法也各不相同。第一段描写长城远景,文字简短、凝炼,适宜背诵。第二段描写长城近景,介绍详尽,方位明确,最能突出长城设计和建造的精良,适宜研读、绘图。第三段抒发了作者登长城的感慨,适于读中体会。第四段内容是对长城存在的意义进行高度概括和赞叹,最适于发挥学生的拓展思维,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因此,采用了讨论学习的方式。
【教后反思】
新课标提出要转变教师角色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体验,变让我学为我要学。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努力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快乐无处不在
- 我的妹妹
- 我爱祖国的大好山河
- 炸火腿肠
- 学游泳
- 雨
- 我的朋友
- 意外的事
- 走进九龙超市
- 小白兔
- 捉蛤喇真开心
- 期中考试后的感想
- 我眼中的喜羊羊
- 狐狸和山羊
- 我身边的一件小事
- 论社会主义宪政(15)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论宪法监督司法化(11)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东亚国家司法改革的宪政基础与意义
- 论宪法监督司法化(4)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论宪法监督司法化(12)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论宪法监督司法化(5)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荀况行年新考
- 《大学》早出新证
- 论宪法监督司法化(16)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论宪法权力(8)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未经深思的民主
- 从儒家文化的和平思想看中国“和平崛起”
- 论风水观(术)对中国传统丧葬文化的影响
- 中国文化的根与花——谈儒学的“返本”与“开新”
- 孔子作《左传》“蓝本”的史实否定不了
- 《爬山虎的脚》 说课稿2
- 《秋天的雨》
- 《桂林山水》
- 《雷雨》
- 《两只鸟蛋》
- 《充气雨衣》
- 《葡萄沟》
- 《四个太阳》
- 《灯光》
- 《小摄影师》
- 《掌声》课堂实录
- 《爬山虎的脚》 说课稿
- 《火烧云》教学设计
- 《珍珠泉》
-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与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