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8
学会多角度观察事物──《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完成并检查预习任务。
2.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学到的观察方法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并认真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的诗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预习任务设计:
1.查找有关资料或工具书,了解苏轼、陆游的生平及作品2—3首。
2.尝试自读,理解两首诗。
(1)借助字典读准字音。
(2)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试着讲一讲每首诗的意思。
(3)有不理解的地方记录下来,准备上课质疑。
(4)朗诵自己查找的课外古诗。
总结、评价学生自学检查的情况
肯定和鼓励学生的进步,激励学生自己读书的积极性。
根据理解朗诵两首古诗
1.学生试读,注意把诗的节奏和对诗的理解读出来,师生评价。
2.采用齐诵、唱诵、表演诵、轮诵等方式读古诗。
读后理解、学生质疑
1.读完后再说一说自己最新的理解,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2.师生共同归纳、整理。有的问题师生即时解决;有的可在学习中解决。
欣赏诗句、体会意境、品味情感
1.看图想象,这两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把想象到的景色用自己的话简单的说一说。
3.把自己想象到的内容画出来,然后到讲台前作展示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画?
4.师生共同评价,看学生是不是把诗中的景象、作者的感受画了出来。
朗读古诗、体验情感
1.把自己的想象和体会融入到诵读之中,促使自己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默诵古诗、谈读后的感受
1.谈读诵的方法和体会。
2.说对诗句内容的独到见解和感悟。
相互交流、介绍自己查阅的诗
1.小组交流苏轼和陆游的诗并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2.摘抄其他同学找到的好诗。
第二课时
引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采用“古诗接龙”的方式,复习以前学过的描写景色的诗。
学习《题西林壁》
设问置疑、思考哲理
1.诗人的观察地点和观察角度有哪些变化?你认为诗人所见到的景色有什么不同?
可先让学生找出“横”“侧”“远”“近”“高”“低”这几个表示地点转换的字,然后再想象景色的变化。
2.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3.结合学过的《画杨桃》一文或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包含了什么道理?小组交流汇报。
变换角色、交流认识
1.扮演苏轼,可问其他同学“读了这首诗有什么感受?”
2.做一次采访者,可问苏轼“为什么写这首诗?”
3.老师引导: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同学和身边的事物呢?结合生活实际回答。
学习《游山西村》
朗读古诗、升华情感
1.陆游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表达了什么?
看到“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感受到农人纯朴、田家盛情,表达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2.你是通过那个字感受到农人田家的盛情的?由此你想象到了什么情景?
用优美的语言具体描绘想象到的情景
1.美酒加盛情让人沉醉;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柳荫深深,鲜花簇簇让人迷恋;前行的路就在这美景之中。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陆游眼中的景色。
2.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举例子说一说。
配乐朗诵《题西林壁》、《游山西村》以及课外写景的诗。
1.老师范读、指名试读,指导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布置作业
1.自己出一期手抄报。
要求:选取学过的两首写景古诗,为其配上合适的图画,同时还要把自己想象到的内容以文字的形式展现在手抄报上。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游八里沟
- 挑刺儿
- 一件难忘的事
- 梦
- 校园的一角
- 获奖的感受
- 美丽的校园
- 小河的自述
- 小蚂蚁
- 秋天的美景
- 比美的小鸟
- 有趣的游戏
- 变色龙走道
- 游中峰洞
- 假如我有一枝神笔
- 铜陵长江公路大桥工程监理实践
- 大城市交通规划理念的更新
- 变频器常见的十大故障现象和故障分析
- 变频器基础讲座(三)
- PHC管桩在温福铁路软土地基加固中的应用
-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新发展
- 高钙粉煤灰与粉煤灰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研究
- 建筑电气设计和安装中几个容易忽视的问题
- 人造卫星定位系统在桥梁结构
- 电气防火安全检测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 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中电梯的电气设计
- 装饰工程电气系统防火及质量控制
- 建立监理工作检查、考核与评价制度
- 变频器维修与应用实例:二
- 汕头海湾大桥整体自振模态的测试与分析
-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四
-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十
- 《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十
- 《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十二
-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六
- 《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十一
- 《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八
-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八
- 《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一
- 《她是我的朋友》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五
-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九
- 《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二
-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二
- 《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