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鸟的天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鸟的天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7-18

《鸟的天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2.学习课文1、2两段,理解“鸟的天堂”是怎样的,体会“鸟的天堂”的壮观;

3.能分辨课文中写的具体事物与作者的联想,并认识体会联想的作用;

4.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鸟的天堂是怎样的。

2.能分辨课文中写的具体事物与联想,认识体会联想的作用。

教学难点:

读课文描写大榕树的重点词句,运用多种媒体手段,启发学生进入情境,进行合理想象,感受大榕树蔚为壮观的美丽,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南国风光,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课件制作

说明:课前预习20分钟(1、读顺课文、理解生字新词;2、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出示“天堂”,问:“天堂”原指什么?现在一般用来比喻什么?(指学生回答)

2.出示“鸟的”,构成课题——“鸟的天堂”,问:由这一课题,大家会想这该是一个怎样的环境呢?(让学生说说)

3.导入(师述):现在,就让我们随着巴金爷爷的妙笔去广东新会市天马村天马河,看看河中小鸟上有500年左右树龄的大榕树。(课件展示“大榕树”的全貌)

二、初读课文,了解作者前后两次看到的“鸟的天堂”的异同。

1.快速浏览课文,知道作者前后几次经过“鸟的天堂”。(两次)

2.再读课文,思考,作者两次看到“鸟的天堂”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课件出示具体要求(作业练习第4题: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作者曾()次坐船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是()经过;第二次是()经过。因为经过的()不同,看到的()也不同。第一次看到(),却没看到()。第二次去听到了(),又看见了()。

这使作者信服那支叶繁茂的()真是()。

①学生自由读课文,试着独立填空;(课堂作业第4题)

②指名反馈答案。

③教师引导小结,过渡到第一段的学习。

师: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在“傍晚”,大家是怎么知道的?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来。

三、学习第一段,体会作家描写时间的语句的美妙之处。

1.学生读文;

2.汇报交流讨论:

课件出示课文中的原句:

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在山关,在树梢。

①齐读。

②说说从这句话中感受到这里“傍晚”的理由。

3.比较句子的异同,体会作者写法的精妙。

课件出示被比较的句子:

太阳落下了山地,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山头、树梢。

①讨论分析两个句子的异同:

句式不同:一句是排比句,二句是并列句。

句意不同:一句是“红霞”不只是撒在“天边”、“山头”、“树梢”三个地方,其他很多地方都有;二句是“红霞”就只撒在“天边”、“山头”、“树梢”三个地方似的。

韵味不同:二句不如一句读起来有韵味。

②感情朗读第一句,读出韵味。

四、学习第二段:体会大榕树大得壮观的美。

1.听录音读第二段,想:这是一棵怎样的树?

2.学生汇报说。

可能出现的情况:①这是一棵高大(庞大、巨大)的树。

②这是一棵枝繁叶茂的树。

③这是一棵高大繁茂的树。

师述:大家说得都没错,但那一个更准确呢?

3.学生再读课文:要求可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文,并用自己喜欢的标记划找课文描写大榕树的重点词句。

①学生回答交流所划找的重点词句:

a.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下列句子:一簇簇的绿叶伸到水面来。树叶绿得可爱。这是许多棵茂盛的榕树,但是我看不出树干在什么地方。

b.我见过不少的大榕树,但是像这样大的榕树却是第一次看见。

c.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是一棵大树,有着数不清的丫枝,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一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这处看,这像一棵大树斜躺在水面上一样。

d.这棵榕树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e.只有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像许多根木桩。

②引导理解体会以上句段:

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从哪几方面写大榕树的?

板书:远——近

树干、枝叶

远看的大榕树,给人什么印象?(板书:高大、繁茂)为什么?学生交流,教师板书:许多棵?

两棵?

一棵!

近看的大榕树,又给人什么印象?(指点板书:高大、繁茂)为什么呢?

A.交流讨论:(大榕树的“高大”)

a.理解“真面目”的“真”的意思(真正、本来)

b.读榕树“真面目”的句段。师:能把榕树“枝上又生根”的景象勾勒出来吗?(学生读文后试画)

c.课件展示几种情况,让学生分析对照明白画的正误。

师:的确,正因为大榕树有着树不清的丫枝,枝上又生根,许多根又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因此它的枝干不计其数。这树实在是高大!

d.还从哪个词有见榕树的高大?(斜躺)理解体会“斜躺”的作用

e.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7自然段。

B.交流讨论:(大榕树的“繁茂”)

a.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8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标记划找表现榕树繁茂的词语,并想想这些词语的意义作用。

b.交流汇报:(提示按“读句子、找词语、说意义作用”的顺序交流)

c.师:的确,这样榕树的绿叶多得不计其数,“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板书:树叶多而绿)怪不得,作者联想到了——

d.学生接读“这棵榕树好象在把它得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似乎每一片树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抖”(板书:展示生命力、新生命在颤动)

C、引发学生联想,进一步体会大榕树高大繁茂,蔚为壮观的情景。

a师:要是这棵高大而美丽的榕树就在我们面前,相信大家也会被吸引,被倾倒,继而赞叹不已!

(课件展示“高大繁茂”的大榕树)

师:现在面对这棵大榕树,你会想到什么?会有什么感叹呢

b、学生图文结合,试说心中的感叹。

c、交流“感叹”

d.师小结:多么可爱的大榕树啊!简直是一个奇观,难怪作者由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喜爱的、赞美的)

e.运用自己最投入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第8自然段。

f.体会“只有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像许多根木桩。”一句的意思进一步感受树的高大。

五、总结:

1.师:这节课,我们跟随老作家巴金爷爷在傍晚时分经过了“鸟的天堂”。大家有什么收获?此时的我们又有什么疑问呢?

试指学生说这节课的收获和此时心中的疑问。

2.师:是啊,“鸟的天堂”只是一棵让人称奇的大榕树,却没有一只鸟,这是怎么回事呢?下节课,让我们来解开这个谜。

六、完成课堂作业练习第2、3两题。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晚上我在家的一天
春天
妈妈给我的
我是一个电视迷
百吉猫的故事
我发现……
我的小自行车
快乐的星期八
给Emy姐姐的一封信
起床
写给灾区小朋友的信
我是快乐的洗衣工
美丽的泡泡
运动的好处
2009年暑假社会调查与实践方案
关于旅游的社会实践报告
社会实践感想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个人材料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环保)
爱岗敬业事迹材料(煤矿)
法院事迹材料
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报告
2009年暑期大学生家教实践报告
寒假社会实践心得与体会
油建一公司锅炉安装队先进事迹
暑期社会实践策划书
*社区党建工作先进材料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调查社会实践报告
工程设备部部长熊**同志事迹
浅议审计环境对内部审计的影响(1)
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有效性的几点思考(1)
企业内部审计如何参与风险管理(1)
试析中外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审计准则的差异(1)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发展趋势分析(1)
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难点与对策(1)
离任审计的现实问题与制度创新(1)
存货审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
论内部审计制度的完善(1)
计算机审计风险及其防范(1)
应加强对会计软件的审计(1)
浅谈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注册会计师审计(1)
试谈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界定(1)
政府环境审计的发展趋势(1)
制度基础审计测试与评价(1)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之一
《丑小鸭》教学设计之三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之五
《丑小鸭》教学设计之四
《丑小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四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之三
《丑小鸭》教学设计之六
《丑小鸭》教学设计之二
《丑小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五
《丑小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之二
《丑小鸭》的教学随想
《丑小鸭》教学设计之五
《丑小鸭》教学设计之七
《丑小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