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8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矗 凹”等九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理解丝绸之路的伟大意义,激发民族自豪感,从而产生为祖国腾飞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4、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5、运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及思想感情,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丝绸之路的价值。
【教具准备】
古丝绸之路的路线图、表现当年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的图画或影像。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
2、鼓励学生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导语:
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近──丝绸之路。
2、出示“丝绸之路”路线图,大致了解“丝绸之路”的地理位置。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同桌检查生字词。
2、和同学交流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读给他听一听,最好能说说理由。
三、阅读课文,交流体会
师:古代的丝绸贸易,骆驼与商旅的情形,我们没有机会再看到。而现在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的巨型石雕,在默默地给我们讲述着丝绸之路上那古老而美丽的故事。(出示挂图)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一幕古老的风景,重温那动人的一幕幕。
1、体会丝绸之路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价值:
⑴ 出示表现“丝绸之路”繁荣景象的图画或影像。
⑵ 重点抓住“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这句话。
(联系2~10自然段,或联系生活中的影视作品、课外阅读中所获得的信息进一步理解、体会丝绸之路为促进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所作出的贡献。)
2、体会丝绸之路在东西方精神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
安息国与中国进行交流的时候,两国人民都是怎样的心情呢?
小组内进行分角色朗读,注意模仿一些动作与表情,体会一下两国人民的心情。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如安息国臣民等待时的“浩浩荡荡的大军在边境迎候”,刚出现骆驼队时人们的“欢呼”“奏乐”“欢腾”。中国使臣的”大跨步上前”“满面笑容”;安息国将军的“翻身下马”“高兴得连连点头”等,从以上地方可以看出两国的友好与融洽。)
3、交流资料,深入理解:
⑴ 交流小组内搜集到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⑵ 相机介绍:
张骞、班超、玄奘与丝绸之路。
⑶ 自由读13自然段,讨论:
① 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
② 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
③ 再读全文,谈感受。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美丽而又快乐的春天
- 秋天的校园
- 夏日
- 月亮
- 沙池——童年的乐园
- 太阳雨
- 春天
- 我爱春天
- 游香山公园
- 我的家乡
- 我是春天的小雨点
- 夏天的雨
- “五彩池”在哪里
- 我家的小猫
- 春天来了
- 山区环境保护及治理研究
- 电解铝业氟污染特点和防治策略
- 对地方矿区地质环境影响探索
- 河套灌溉区干渠和乌梁素海污染特点
- 对城市污水处理中污泥处理的可持续性分析
- 对淮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 论生态资源的分配正义
- PVA-硼酸法处理生活污水的实验研究
- 煤炭环境保护的整治策略
- 对煤矿区污染大气监测分析
- 论农村环境保护与农村能源建设问题
- 农村面源污染问题治理研究
- 环境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 谈公路建设及生态环境保护
- 东丰县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北京的春节》相关链接
- 《手指》教学反思
- 《手指》相关链接
- 老北京过年
- 《北京的春节》教学案例
- 《手指》教学参考
- 春节的传说
- 《顶碗少年》课例研究
- 《顶碗少年》课后反思
- 春节简介
- 去学会辩证客观、全面的、联系的看问题──读六年级下册《手指》
- 北京新春旧俗
- 人心齐,泰山移──读《手指》有感
- 论赵丽宏的散文世界
- 老北京的春节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