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26
让“母爱”在阅读中升华──《学会看病》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注意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与生命体验,通过以“说”与“读”、“读”与“悟”的结合,让学生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理解“打蔫、艰涩、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说“母爱”
1、欣赏《懂你》。
同学们,你们知道满文军的这首歌要献给谁的吗?
(献给母亲的歌。)
2、叙说“母爱”: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都曾经有过这样的体会,请大家把你知道的或你亲身体验到的有关“母爱”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一听。
(可引导学生从电视电影、课外阅读、自身经历等方面去说。)
3、导入新课:
母爱是无私的,是无微不至的。可是有这样一位母亲,当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做过多年医生的她不但不在家里给儿子找药治病,反而逼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这位母亲到底爱不爱自己的儿子?她当时又是怎么想的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学会看病》这篇课文。
二、阅读课文,懂“母爱”
1、一读课文:
⑴ 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准读通:
(自读课文时,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默读、朗读、速读……然后让学生自己查阅工具书或与同学讨论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词,重点理解“打蔫、艰涩、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等词语。)
⑵ 初步感知内容,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采取两种方式解决:同学间互相解决,留待深入阅读时理解。)
2、二读课文:
⑴ 按要求读课文:
边读边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
⑵ 把画出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母亲的感情变化:
做出决定──犹豫不决──心软后悔──自责担心──勇气回升。
⑶ 深入理解感悟:
(着重引导学生理解以下句子。)
“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
(母亲内心矛盾,爱子之心昭然若揭。)
“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
(深深自责,足见爱子之切。)
“时间艰涩地流动,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度日如年”的感觉只因母子情深。)
“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自己。”
(磨练的是“意志”,体现的是“至爱”。)
“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这是我的责任。”
(负责任的爱是真爱。)
3、三读课文:
母爱是广袤深远的,母爱的表达也是异彩纷呈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好好体会母亲的感情。
(读好描写母亲语言、心理等句子是重点,读出感情的变化是关键。)
三、联系实际,赞“母爱”
1、教师引导:
“母爱”的主题是永恒的,是共同的。但每个人从母亲那里感受到的“爱”是各不一样的,能不能把你自己感受到的母爱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出来呢?可以写首诗,可以唱支歌,可以说几句话,也可以制作一份小礼物……
2、独自准备。
3、交流共享。
四、拓展延伸,谢“母爱”
今天,我们通过阅读课文,走进了作者的心灵,她告诉我们母亲如何给予儿女“爱”;同时我们也走近了母亲的世界,她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被爱是同样的沉重。“学会看病”不仅是我们自己独立生活能力的提高,也是对“母爱”的最好报答。母亲对儿女的爱的表达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同样我们对“母爱”的报答也不要千篇一律。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时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报答它!
【板书设计】
20、学会看病
“冷漠”处理 独自看病
母亲── 儿子──
尽责的“爱” “路线图”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放过课间宝贵的十分钟吧
- 我
- 小乌龟的自述
- 秋天的校园
- 雪
- 泰子日记(二)拦路劫匪
- 小鸭子
- 小书虫
- 自我介绍
- 才艺展示
- 月季花真的变色了
- 泰子日记(三):伤心的离别
- 假如我是小河
- 我要变成糖果人
- 我的学校
- 论宪法学的根本方法
- 反宪法规则的决定的法律效力(4)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远古苗族的写作——附丽于古歌和刺绣
- 从现代园林设计看中国传统文化
- 试论孔子道德学说的构建
- 宪法“司法化”的反思与前瞻(2)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传统的整合与利用——试析儒学道德文化的现实意义
- 浅析中国诗与画的关系
- 道德中心主义的张扬与消解
- 粤西年例习俗及发展
- 反宪法规则的决定的法律效力(3)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反宪法规则的决定的法律效力(5)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反宪法规则的决定的法律效力(10)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传统文化对于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
- 惠安女服饰文化和婚俗文化探析
- 《太阳》教学设计
-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 《太阳》教学设计及反思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法二例
-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第一教时
- 《西门豹》教学片断实录与评析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 《阿德的梦》教学设计
- 《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
- 《燕子》为例谈看图学文的教学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 《太阳》教学实录
- 《呼风唤雨的世纪》 教案
-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第二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