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结合课文理解“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含义,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大家想一下,我们平常在什么时候说“精彩极了”在什么时候说“糟糕透了”?课文中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分别是谁说的?哪些自然段具体写了有关“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小故事?
二、精读“童年故事”(1~14自然段)部分
1、就自己喜欢的角色读课文1~14自然段,要求:读正确,不添字,不漏字,富有感情。
2、领悟:
⑴ “精彩极了 ”和“糟糕透了”分别是谁说的?他们所评价的对象一样吗?
⑵ 他们做出这些评价的理由是什么?
⑶ 刚才大家就自己喜欢的角色读了1至14自然段,那么现在,谁能告诉老师“我读懂了……”
(当“我”作了第一首诗后,父母分别做了什么评价,面对这些评价“我”的反应有什么不同?)
3、为什么“我”的父母会有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呢?
“精彩极了”是母亲的评价,这句评价是感情化了的。因为母亲对待子女比较重感情,所以为了鼓励子女,常会说些感情强烈却与事实并不十分相符的话。母亲看到七八岁的“我”能写出诗,就会为写诗这件事动情,并不多想诗本身的质量如何,而会借着诗为话题,赞赏“我”写诗的行为。“糟糕透了”是父亲的评价。父亲注意的不是我写诗的行为而是诗本身的质量。父亲特别重视理性,所以他对“我”的评价过分强调事实而忽略了感情,没有考虑到“我”的承受力。不过,在这里,这位父亲说的“糟糕透了”是针对母亲的“精彩极了”而言的,他认为母亲的鼓励有点过分了,以致使孩子“洋洋得意”,此时,给孩子一些警告,可能更有助于他的健康成长。
4、请大家再一次朗读1~14自然段,注意:这次读要进入角色。那么,我们怎样读才能进入角色呢?
母亲的话要读得激动,富有激情;父亲的话要读得严肃、冷静;“我”的话要读得天真烂漫,受到不同的评价时所表现的得意及沮丧的感觉。
(过渡:妈妈对“我”作的第一首诗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这两种评价对于“我”起到什么作用?)
四、精读后来的认识部分(15~17自然段)
1、自由读15~17自然段,划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句子或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和大家讨论。
⑴ 作者为什么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⑵ 成年后,作者越来越体会到儿时是“多么幸运”,这是为什么?
2、默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讨论:
⑴ “两种声音”指的是_____。
⑵ “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的意思是__________。
⑶ “精彩极了”代表_____;“糟糕透了”代表_____。正因为有_____,所以作者才会努力地向前驶去,成为_____。
五、再读课文,谈感受
1、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巴迪的心灵,再一次感受父母最深沉的爱。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5~17自然段。
2、在作者看来,爱有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是哪两种?你有过同样的感受吗?
六、作业
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请把你想到的用二、三百字写下来。
【板书设计】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得意 伤心 鼓励 严厉
↘ ↙ ↘ ↙
感受 爱
在爱的鼓舞下努力向前驶去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读《皇帝的新装》有感
- 可爱的小金鱼
- 笋牙儿的童话故事
- 我的小制作
- 有趣的画鼻子游戏
- 《人与宙斯》读后感
- 跳绳比赛
- 读《倒出那粒沙子》有感
- 家乡的特产
- 美丽的西山
- 借书记
- 青蛙
- 《中国书圣——王羲之》读后感
- 游人民公园
- 《睡着了的国王的故事》读后感
- 论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 浅析湖南瑶族民歌艺术性特点
- 炼厂储运系统事故及对策
- 简述公路经营企业管理政府还贷公路的融资问题
- 论声乐演唱中的情感特征
- 谈音乐节奏感的培养应从少儿抓起
- 分析流行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 谈歌唱表演的几个基本要素
- 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和谐交通环境的构建
- 如何更好发挥痕迹物证在交通事故处理中的作用
- 器乐如何进入中学音乐教学课堂
- 论钢琴演奏者的音乐整合能力
- 对音乐教育者的视角看裕固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 让流行音乐在音乐课堂中响起
-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史学研究回顾
- 《称赞》教学设计
- 《黄山奇石》片断设
-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
- 《活化石》教案
-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 《农业的变化真大》教学设计
- 《风娃娃》教学设计
- 《我为你骄傲》
- 《丑小鸭》
- 《雷雨》教学设计
- 《画家和牧童》
- 《葡萄沟》教学设计
-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 《我是什么》教学设计
- 《回声》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