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4-28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通过伟人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件事,从另一个侧面了解毛主席平易近人的一面,感受伟人对人民真切关怀的优秀品质,通过理解毛主席对警卫员说的话和结尾句的含义,深化主题中心,为高大毛主席的形象做了很好的总结。通过课后写读后感和交流毛主席的小故事,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毛主席平易近人的一面。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
2、知道本文写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了解到毛主席平易近人和真切关怀人民的美好品质。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课前准备】
1、搜集毛主席的生活小故事。
2、关于“花山”的背景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预设】
一、导入课题
1、毛主席一生革命,功高盖世,带领中国军队创建了新中国,但他作为伟人也有平民的一面,今天,我们就要走进伟人平民的世界,一起来学习《毛主席在花山》。
2、自由读课文,认清生字生词,自主提出不懂的问题:
预想:
⑴ 毛主席为什么要请群众回来碾米?还给群众沏茶喝?
⑵ 毛主席说服警卫员的那段话怎么理解?
⑶ 怎样理解课文结尾的那一句话?
⑷ 这篇课文表现了毛主席怎样的优良作风?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板书:
请群众回来碾米,给群众沏茶喝,帮母女俩推碾子。
三、再读课文,画出自己感受比较深刻的句子
建议:画出毛主席对警卫员说的一段话和课文结尾的那一句话,留待再读时深入理解;其余语句可引导学生自己去体会理解。
四、进一步自学课文
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挑选课文中的某一部分来练习朗读,解决问题。
五、在四人小组中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六、全班交流
从毛主席让警卫员请群众回来碾米和给群众沏茶、替母女俩推碾子这三件事上可以看出来,他不愿为自己一个人的工作而耽误全村群众吃饭,还给群众沏茶喝,帮他们推碾子,充分表现出毛主席关心群众,把自己视为群众中的普通一员的好作风。
从毛主席教育警卫员的那一段中也可以看出来。这段话讲了三层意思:一是革命需要老百姓的支持,二是革命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这也说明毛主席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他更愿意和群众打成一片。
理解最后一句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说老人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
七、课外延伸
1、让学生拿出自己搜集的小故事,讲给大家听,可也谈谈自己的感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写一篇读后感作为小作文,题目自拟。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端午节的起源
- 古诗中的思乡
- 家乡的龙眼
- 你知道这些是什么花吗?
-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梅花形象
- 在记忆深处消逝
- 海南临高方言趣谈
- 独上高楼
- 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 “春节”溯源
- 乡水悠悠让我陶醉
- 四季家乡
- 送“神五”升空的长二F型火箭
- 诗中春夏秋冬
- 家乡变了
- 浅析WTO与中国司法审查制度建设(1)论文
- 学生是重要的语文课程资源研究
- 论现代艺术的形态
- 国内艺术媒介形象的建立
- 对于职高艺术设计教育解析
- 论中西语言被动义的异同
- 对于兽皮与骨品装饰工艺述评
- 分析另类空间的设计
- 浅议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体验式教学研究
- 近20年来国内毛泽东思想研究概述
- 审美意识在设计教导中的实用性
- 建国初期毛泽东的民族思想与实践
- 从中西文化差异看英汉语言禁忌
- 浅论善意取得制度与公示公信原则(1)论文
- 浅谈印度司法审查制度评述(1)论文
- 《燕子》课后练习:语言准确性的训练
- 《燕子》同步练习
- 《燕子》作者郑振铎 生平及作品
- 《燕子》教案4
- 《燕子》片段赏析:生动的五线谱
- 《猫》阅读欣赏
- 《燕子》说课稿1
- 《燕子》写作特点
- 《燕子》教材说明
- 《燕子》解析与测评
- 《燕子》说课稿2
- 《燕子》教案3
- 《燕子》词义辨析
- 《燕子》文章结构分析
- 《燕子》教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