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20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通过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及毛主席一家为革命而献身的六位烈士的资料,获得知识上的充实,也为课文的学习垫下基调。通过词句找读了解毛泽东在爱子毛岸英牺牲后的一段情感波澜,从中领略他那伟大的慈父形象。通过链接电影《毛泽东和他的儿子》电影梗概介绍,再一次让学生体会毛主席他那凡人情感中的伟人风范。
【教学目标】
1、认识“拟、勋”等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毛泽东在爱子毛岸英牺牲后的一段情感波澜,从中领略他那伟大的慈父形象。
3、初步领悟一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
2、搜集了解毛泽东一家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而牺牲的6位烈士的资料。
【教学预设】
一、出示资料,导入新课
1、师生一起阅读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
2、导入:
我们怎么能忘记抗美援朝中为了保家卫国浴血奋战而牺牲了的几十万中华儿女?这些中华儿女中有普通劳动人民的子女,也有毛泽东同志深爱的长子──毛岸英。
二、自主阅读,读通全文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拼音,遇到生词查查字典、词典。
2、反馈自学情况:
读字词:拟定、殉职、奔赴、踌躇、黯然、功勋。
读诗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3、在四人小组内分段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助纠正。
4、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个性阅读,自主感知
1、默读课文,把自己深受感动的部分划下来多读几遍,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在文中做批注。
2、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感知毛主席内心的情感波澜:
⑴ 毛主席在得知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后,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
① 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一支地吸着烟。桌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遍,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② “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体会要点:岸英从小就颠沛流离,在父亲身边并没有多少时间,慈父毛泽东深爱他的儿子。此时毛泽东已是近60岁的老人了,老来痛失爱子,使他悲痛欲绝。
⑵ 当“彭老总请求将遗体运回国”、“金日成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时,毛主席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
① 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② 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
体会要点:作为一国的领袖、国家的主席,毛主席把牺牲的儿子埋在国内是无可厚非的。但他强忍悲痛,一切从大局出发,理智地处理了自己的情感。
⑶ 当毛主席要在电报记录稿上签字时,毛主席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
① 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
② 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
体会要点:毛岸英是毛泽东一家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而牺牲的6位烈士中的一位,毛主席在做最后的决定时心底又流露出对亲人的无比眷恋。
⑷ 当毛主席在记录稿上签字时,他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
① 第二天早上,毛主席已经出去了,放在枕头上的电文稿写着一行醒目的大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② 电文稿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体会要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铮铮的言语下,是毛主席那宽阔的胸怀的和那深深的慈父之情。
四、感情朗读,深化感悟
师:毛主席把一生奉献给了新中国,奉献给了中国的劳苦大众。此前,他的五位亲人为了中国的革命已经相继献出了生命。此时,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又失去了他挚爱的长子,这是多么剜心的疼痛啊!他不说一句话、不吃一口饭,他黯然神伤,他泪水涟涟。但他却毅然决然地把儿子的尸骨留在了远在千里的异国他乡,他的爱似山般的厚重,他的情如海般的深邃!他的革命胸怀如海似山!
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一次去体会毛主席他那凡人情感中的伟人风范吧!
五、延伸
向学生讲述电影《毛泽东和他的儿子》中毛岸英热血奔赴前线打仗,毛主席支持前去,后惊闻噩耗,内心极其痛苦表面又极其平静的电影情节处理。毛主席的话语:“岸英,是我毛泽东的儿子,也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更是朝鲜人民的儿子。”至情至理至深,这就是伟人。
六、布置作业,领悟写法
找出本文中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侧面描写,并将其中自己喜欢的语句摘抄下来。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昨天、今天、明天
- 莫名,感伤
- 长征路上
- 14根蜡烛
- 锁记
- 无病的呻吟
- 不语,多少美丽在绽放
- 一个噩梦--最后一次哭泣
- 餘音
- 挑战
- 七月雨
- 寻找快乐之源
- 走进初中
- 承受
- 是谁埋了我
- 快乐是一种能
- 老年人的餐桌守则
- 吃这些食物老得快
- 《随园食单》
- 保加利亚老人靠酸奶长寿
- 山火造就龙舌兰酒
- “执迷不悟”的心理机制
- 把不喜欢的人忘掉
- 血糖总不降 看看心理
- 韩国冬至的红豆粥
- 愤怒易致『敌意归因』
- 文化名家品酒录
- 匈牙利人无辣椒不欢
- 阳春三月多吃三种
- 遗忘是种自我保
- 与诗人心灵的相会——《静夜思》教学案例
- 《古朗月行》教学设计
- 《静夜思》教学设计
- 《我去台湾接外婆》教学设计
- 《三颗心》教学设计
- 《夏天的夜晚》教学设计
- 《珍惜每一滴水》教学设计
- 《瓜娃娃打电话》教学设计
- 《夏天的夜晚》教学设计
- 《珍惜每一滴水》教学设计
- 说与写的模仿——《风》教学札记
- 《古朗月行》教学设计
- 《有意思的名字》教学设计
- 《夏天的夜晚》说课设计
- 《瓜娃娃打电话》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