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4-18
《我的“长生果”》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3、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学习准备】
在读书中使自己收获的经历。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回顾导入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我爱读书”,在前几篇课文中,我们一直在和书进行着有趣地对话。《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画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过小女孩和北大著名学者对阅读的交流,使我们得到读书的有益见解;《走遍天下书为侣》则在假定和选择中,告诉我们要与书为伴,以书为侣,其乐无穷;提出善于读书,要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必有所获;今天,我们再来学一篇关于读书的文章,看看它又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你想知道什么问题?(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为什么把书叫做我的“长生果”?)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看一看刚才提出的问题找到答案了吗?
2、同桌互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相互评价。
3、参考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和方法,再读课文,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再旁边做批注。
4、小组交流读书情况。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班级交流:
1、作者写了少年时代读书和写作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看香烟人小画片;看连环画)
重点回忆了两次作文的构思与写作的经历。得出了一些道理:
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2、反复读一读作者例举的两篇作文,你是怎样理解作者悟出的道理的?你在自己的写作中有过类似的体会吗?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读书写作体验来理解,来谈自己的感受,更重要的是学习并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和读书方法──博览群书,入情入境,做读书笔记,会借鉴运用等。
四、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由揭示课题内容引入,通过刚才的交流,你理解为什么把书比作“长生果”了吗?
长生果,指营养极其丰富。将书比喻为“长生果”,意思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文明延续的营养。作者就是在书的引领下写作越来越成熟的。
将书誉为长生果,作者对书的钟爱可见一斑。文中真实地回顾了作者少时与书的故事,使作者酷爱读书的情景再现在我们眼前。读读课文,你是从哪里感受到作者对书的特殊情感的?
(通过重点段落和句子的分析,明白作者酷爱读书这种情感贯穿始终:看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时的津津有味,看连环画时的废寝忘食,读文艺书籍时的不求甚解,读中外名著时的如醉如痴。正是不断地在书里如饥似渴地汲取营养,才不断地成长起来。所以在作者回首少年时光时才感到那样的愉悦。)
看来书真正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啊!即使多年之后品味读书的味道,还是这样让人心醉。让我们再读读课文,体会那种读书的乐趣吧。
五、品读语言,学习积累
读了多遍课文,你发现作者在运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1、生动的比喻: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恰当的词语:
流光溢彩、眼羡、津津有味、天长日久、如醉如痴、浮想联翩、悲欢离合、牵肠挂肚、如饥似渴、不言而喻、黯然神伤、千篇一律、大显身手、心安理得等。
六、联系实际,升华感情
说一说你读书中的故事,你在书中的收获。
七、积累释放
1、抄写文中优美的词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将本节课的收获补充到自己的读书卡中。
3、把自己在读书中的收获写成一个小片段。
【编辑短评】
这篇教案较好的理解了编者的编写意图,突出了综合性学习的特点。最突出之处是把活动穿插到课文的学习中,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而不致使活动落空。不足之处是课文的讲解仍是太多太细,加上活动时间,学生的负担较重。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升学的烦恼
- 诉说
- 短短的十分钟
- 为狐狸平反---读《金色的脚印》有感
- 沟通从心开始
- 给表哥的一封信
- 妈妈,谢谢你
- 经营古堡
- 包汤圆
- 庐山
- 记一件印象最深的事情
- 储钱罐
- 梦游太阳村
- 请用规范字
- 我的语文老师
- 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治疗寻常痤疮临床分析
- 老年人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排痰护理
- LEEP刀治疗慢性宫颈炎的观察及护理
- 加味萆菟汤治疗前列炎疗效
- 全脑血管造影术临床护理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 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 肾穿刺活检术患者的护理体会
- 浅谈儿童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
- 中西药联用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6例近期疗效观察
- 肺切除术后护理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的疗效观察
- 浅谈医院护理中实施临床路径的重要性
- 截瘫患者手术后的护理
- 口腔护理在口腔颌面外科临床中的应用
- 《海燕》的艺术特征
- 高尔基的转变
- 高尔基的《海燕》是散文诗吗?
- 《黎明的眼睛》鉴赏
- 高尔基《海燕》破折号赏析
- 关于《海燕》译文的一些问题
- 《海燕》教学设计
- 列宁等苏联老一辈革命家评价《海燕》
- 高尔基晚期思想的变化
- 也谈《海燕》的象征意象
- 海燕简介
- 重读高尔基《海燕》
- 关于高尔基的剧本《底层》
- 从中俄标点符号的差异,谈《海燕》中一个破折号的误释
- “高尔基”笔名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