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6
《少年闰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多音字的读法;
2、对重点段落的理解,体会少年闰土这个人物形象,理解作者对闰土的特殊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重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少年闰土这个人物形象,理解作者对闰土的特殊感情。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出示“瓜地刺猹”
同学们请仔细观察图片,认真思考:
你看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怎么样的月亮……怎么样的少年。)
过渡:
这少年便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位朋友“闰土”。
板书课题:
少年闰土
一生朗读课题,齐读课题。
二、作者简介
师:本课是节选自名为《故乡》的书。
1、哪位同学知道这本书的作者?
(鲁迅。)
2、反馈学生收集资料,请说出一点你对鲁迅的认识。幻灯片出示相关资料。
过渡:
然而,在这位现代伟大的文学家的心中却一直珍藏着这样一幅画面,直到30年后仍记忆犹新。
三、学习“瓜地刺猹”
1、师范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样一幅画面我们该给它取个什么名字好呢?
2、这一段仅用了三句话就给我们描绘出了闰土刺猹的生动场景。读一读,看看每句话都在写什么?
(景美──人勇敢、聪明──猹伶俐。)
过渡:
30年后,当鲁迅再次想起“瓜地刺猹”这件事的时候,童年的许多往事仿佛历历在目。
3、轻声朗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一遍。
多音字检查:
正、供、行、空。
4、找一找文中还有哪几自然段的内容也提到了“瓜地刺猹”这件事。
四、指导学习9~13自然段
1、分角色读一读,找出闰土刺猹时动作的词句。
(捏、走。)
体会用词的精确性。
2、小组分角色朗读,体会闰土是怎样一位少年?
过渡:
除了“瓜地刺猹”,闰土还告诉我哪些新鲜事?
五、简介其它三件事
1、雪地捕鸟:
指名朗读第六自然段,找出描写捕鸟的一系列动词,用上“先……接着……再……然后……”说说捕鸟的过程。
(闰土聪明能干;知识丰富。)
2、海边拾贝。
(知识丰富。)
3、沙地看鱼。
(知识丰富。)
过渡:
闰土知道的可真多呀!可“我”呢,“我”知道这些吗?你从哪句话看出来了?
六、理解句子
1、“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
(理解素、如许,我素不知道的是哪些事?为什么“我素不知道”这些事?感受鲁迅对闰土的羡慕和钦佩。)
2、听了闰土的讲述,“我”无尽感慨: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我往常的朋友指谁?“高墙上四角的天空”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理解句子。)
3、总的说说闰土的形象。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考 试
- 家乡的小河
- 照片
- 神奇的牙签
- 云
- 佛宝山
- 采枇杷
- 春天吹着口哨
- 我眼中的爸爸
- 爱美的公鸡
- 神奇的腾龙洞
- 看春天 听春天
- 学习大王孙晗
- 跑步
- 我的家
- 陈独秀对q
- 分支学科制度建设与中国宪法学发展_宪法论文(1)
- 中国传统卷草纹样的构成形式及装饰特点
-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 宜人中国传统室内设计的主流
- 私有财产权公法保护的方式探析_宪法论文(1)
- 教育平等权研究_宪法论文(1)
- 如何从传统文化的危机看鲁迅文化批判的意义
- 功能适当原则与宪法解释模式的选择_宪法论文(1)
- 杜甫新乐府诗语言的文化批判功能
- 浅析室内设计中的中国传统元素
- 宪法与部门法关系探讨_宪法论文(1)
- 试论敦煌壁画中的西北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
- 研究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手段——地考查
- 中国传统社会福利制度的特征及启示
-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
-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 《乌塔》教学设计
- 《卡罗纳》教学设计
-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 《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
- 《母鸡》教学设计
- 《电脑住宅》教学设计
-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
- 《搭石》教学设计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 《猫》教学设计
- 《白公鹅》教学设计
-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