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过秦论

过秦论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8

过秦论

教学目的:

1、了解“赋”的特点;

2、从秦的灭亡中吸取教训;

3、文言词语的活用。

重点难点:

文中“议论”所包含的意思,四个“后人”的意思。

课时安排:二课时

课型:课内自读课

第一课时

一、作者简介、题解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唐代著名诗人,为别于杜甫,后人称他为“小杜”,又将他与李商隐并列,称为“小李杜”。

阿房宫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三十五年)始建,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阿房村。为建造这座宫殿,秦统治者曾征集劳动力七十余万,开采了大量的石料,砍伐了大批木材。可是至秦灭亡也未全部完工,故未正式命名。据说时人因其前殿所在地名阿房,故称“阿房宫”。

本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公元825年),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可见本文表面上写秦因营造阿房宫,挥霍无度,劳民伤财,终至亡国,实则借古讽今,意在规劝敬宗李湛,不可淫奢极欲,重蹈秦亡的覆辙。

二、赋

赋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体裁,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和谐,描写事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而于结尾部分往往发一点议论,以寄托讽喻之意。

三、阅读课文,反复朗读。

学生自读,教师范读。

四、结合“自读提示”和“注释”,分段阅读课文,教师指点。

第一部分(1-2自然段):由外到内,由楼阁建筑到人物活动,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极写宫中生活荒淫、奢靡。

开首十二个字用两组偶句,极省简地待了阿房宫建造的背景和巨大的耗费,文中“毕”“一”“兀”“出”都是动词。

接着,由外至内,由物及人,用骈散间杂的句式来写。

第二自然段在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的基础上,极写宫中统治者生活的荒淫、奢靡。“收藏”和“经营”是动作名;“鼎铛玉石,金块珠砾”是压缩复句,其中“鼎”“玉”“金”“珠”为名作状,“铛”“石”“块”“砾”为名作动。

五、作业

熟读1-2段。

第二课时

一、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二、学生自学3-4段,教师点拨。

第二部分(3-4自然段):由古及今,铺写秦始皇骄奢淫逸,终于导致灭亡,讽喻当朝切勿重蹈覆辙。

第3段开始转入“体物写志”,作者用推理分析的方法承论,指出“秦爱纷奢”不恤民力自然会导致灭亡的命运。

文章的最后一段,充分表达了作者写此赋的用意――“寄托讽喻”规劝唐敬宗李湛勿蹈秦统治者的覆辙。文中除第三个“后人”指唐以后的统治者外,其余三个“后人”皆指秦以后的统治者,主要指唐朝统治者。

小结:文章两大部分铺事写志,层次极其分明,铺事是写志的基础,而写志才是铺事的目的,结构严谨。因此,文章铺陈虽含夸张,却不显浮靡;议论虽纯属言理,却不显拘谨。

本文关于历代王朝崩溃皆始于自身腐败堕落的观点,以及节用爱民的主张,无疑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三、作业

(1)、“思考和练习”(五)

1、未龙何云:(天上)没有云彩,怎(会有)蛟龙(腾空)?

2、不霁何虹:不是雨过天晴,怎(会有)彩虹(凌空)?

3、鼎铛玉石:把宝鼎视为铁锅,把美玉看作石头。

4、金块珠砾:把黄金视同土块,把珍珠看成石子儿。

5、函谷举: 函谷关被攻占。

6、可怜焦土:可惜(阿房宫)化成了一片)焦土!

这些句子都较一般的文言句更为精练、简洁;语序可随韵律颠倒放置;以四言的骈偶句居多。这都是赋这种文体句式的特点。

前两句为因果紧缩复句,3、4句为并列紧缩复句,各句均有省略,3、4、5句语序倒置。

(2)抄写翻译第四段。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快乐的暑假
大松树生病了
缝扣子的快乐
我要做一个善良的人
大树爷爷生病了
六一儿童节
我爱妈妈
看泥鳅测天气
小白兔和小松鼠
书中有悟
家里着火了
读《聪明的山羊》有感
阳光总在风雨后
知错就改的好孩子
快乐的比赛
剧目片断中重唱伴奏的声效设计
浅论想象力和心理素质在小提琴演奏中的作用
浅析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造价控制的实施要点
现代音乐美学思想探微
欣赏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理解音乐
试论普罗科菲耶夫钢琴奏鸣曲创作特征分析
陕北民歌及其代表作《兰花花》
轨道交通项目中采用BT模式确定工程造价方法探讨
中平能化集团平煤股份一矿戊
浅析音乐在艺术体操动作节奏中的作用
ABCUpload上传组件在城市交通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论析音乐的特殊功能 走出音乐教育的误区
混凝土(交通工程)质量通病采取的措施
试析美声唱法中国化——秉承传统,洋为中用
浅谈特大桥混凝土施工的技术控制
《雷雨》教学设计一
《雷雨》教学设计七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四
《雷雨》教学设计片段
《雷雨》教学设计八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八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五
《雷雨》:“识字”教学,不再枯燥
《雷雨》教学札记一
《雷雨》教学设计二
《雷雨》教学设计十五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十
《雷雨》教学设计十四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七(A/B案)
《雷雨》教学札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