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4
《故都的秋》(网络课教案)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2、阅读有关资料,初步培养鉴赏散文的能力。
3、通过简单网页的制作,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将课堂知识同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
教学内容:
1、在上节课利用网络自学的基础上,展示交流学习的成果。
2、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归纳明确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作者情怀,感受本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3、延伸练习:制作相关网页,达到巩固提高的效果。
教学过程 :
1、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自己上网对《故都的秋》这一课进行了学习,大家查阅了不少相关的网页,并对一些自己认为很重要的内容作了电子笔记,下面咱们进入论坛,将自己上节课学习到的东西制作成帖子和其他同学交流一下好吗?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开始吧。
(学生活动:制作帖子)
交流(找几名同学读自己的帖子,将自己学习到的内容介绍给大家)
2、分析
(1)看来上节课大家对有关文学常识方面的问题做了很好的笔记,那么这节课我们主要对这篇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
下面大家先进入论坛制作帖子,对前三个问题进行解答:
a、文题《故都的秋》,为什么不叫《北平的秋》或者《北国的秋》?
b、故都秋的景物应是丰富多彩的,而作者选取了几种清秋景象进行了描写?用四个字概括一下是哪几种?
c、思考作者有没有用时间或空间的顺序组织本文?这正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活动:制作帖子)
交流(分别找几个同学进行回答)
教师归纳:(看大屏幕)
清晨小院
落蕊清扫 冷清
秋蝉残鸣 寂静 清、静、悲凉 桥头秋雨 孤独
胜日秋果
(2)刚才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了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作者情感,也体会了它“形散神聚”的散文特点,下面我们再看几个细节问题。
请大家进入论坛,开始4——6题的讨论回答。
d、在“秋雨图”中,作者特意加上了“都市闲人”的对话,其用意何在?
e、探讨文中的第十二自然段有何作用?
f、作者为什么多次提到南国之秋?找出相关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怀。
(学生活动:制作帖子)
交流(请几位同学读自己的帖子交流答案)
(3)好了,刚才我们对整体内容和一些具体问题都进行了基本的把握,大家对这一课也有了一个基本的感知,我还有最后两个问题想问问大家,请回到论坛。
g、读罢全文,你认为郁达夫是在颂秋还是悲秋?
h、你最喜欢作者写的哪一幅秋景?为什么?
(学生活动:制作帖子)
交流(找几名同学读自己的或其他人的帖子进行交流)
3、延伸练习
咱们这两节课对《故都的秋》进行了学习,不少同学通过学习这一课对这一课的内容或作者或其他相关的内容产生了不少兴趣,有的同学甚至兴致大发,也创作了关于秋天的诗文,那么咱们就利用下面的时间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或者认为很有价值的内容或者自己创作的和秋天有关的作品等等制作成一个简单的网页,最后咱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学生制作网页)
交流(人数视时间而定)
4、作业
请大家回去之后将这节课的内容和这节课学习的收获做一个小结,并将小结通过流言板或者Email发给我。另外对这节课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到流言板或者论坛与我交流或者和其他同学交流。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雨
- 学溜冰
- 太阳
- 爱
- 鸽子
- 假如有个星期八
- 考试后的感觉
- 值日班长
- 画鼻子
- 家乡的小河
- 小鬼当家
- 外婆家的“菜园子”
- 假如我有七色花
- 一张照片
- 运动会
- 屏蔽门对地铁站内环境影响的实验研究
- 浅析浅城市轨道交通高架车站的空调选型
- 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衔接规划
- 南京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融资方式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 企业信息化过程中财务软件的发展趋势分析(1)
- 地铁重叠隧道施工顺序研究
- 某基坑开挖对邻近轨道附加变形的影响
- 城轨车辆轻量化不锈钢车体有限元分析
- 西安市利用既有铁路网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方案探讨
- 上海软土深基坑有支撑暴露变形研究
- 略探21世纪的管理会计体系(1)
- 地铁车站施工方法的综合决策
- 试论绿色会计在我国的建立(1)
- 基于一体化平台的地铁乘客服务热线系统
- 俄罗斯国产地铁车辆异步牵引传动装置及其运营
- 《找春天》案例
- 《找春天》教学设计16
- 《笋芽儿》字词
- 《找春天》教学设想
- 《找春天》教学反思
- 《笋芽儿》词语积累和词义辩析
- 《找春天》教学设计8
- 《笋芽儿》第一课时说课设计
- 《笋芽儿》教学建议
- 《找春天》教学杂谈
- 《找春天》教学设计18
- 《找春天》教学反思
- 《找春天》教学设计9
- 《找春天》教学设计17
- 《找春天》教学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