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令”与“为”之别:《廉颇蔺相如列传》探疑
高中语文教材所选《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文中“沔池会”一段中有这样的话: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而到后面蔺相如怒逼秦王击缶之后,相如就让赵史官记录:“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一般人不大会注意这里的“令”与“为”二字的不同。两句的差别还有一点,就是“秦王与赵王会饮”句。赵御史记录的没有这句。在这里我们倒不必在乎这一句话的有无的区别。我们只分析这里“令”与“为”两个字。从这里可以看出司马迁作为优秀史家的高超笔法。
在“沔池会”这一段故事中,司马迁要表现的是蔺相如大义凛然、为争国体不惜一切、大智大勇的气魄。而要突出这一方面,必须把他放到一个矛盾极为尖锐,甚至达到极端的场面。在这里,秦王与赵王的会饮,可以说是一个极其恰当的场面。
首先是一个一贯飞扬跋扈蛮横不讲理的秦王,依仗自己的强大势力欺负赵王,让赵王为他奏瑟。秦王表面上听瑟,而实际上听瑟之意不在音,是明摆着辱没赵王人格,以及赵国的国体。如果赵国就这样哑然罢会而回的话,赵国将在历史上留下永远的污点。(这是用当时的标准来衡量。现在恐怕也是如此。)而这对于任何一个有气有血的人,是难以承受的。更有甚者,秦御史记录的时候,竟然用了一个上级对下级使用的粗劣字眼“令”字。然而,在强弱不等的势态下,赵王无奈地接受了。这样,秦赵两国的国君态势优劣就尽显无遗了。
而就是在这种场合下蔺相如的挺身而出“请奉盆缶”,就显得高大而威严了。相如毫不畏惧秦王“左右欲刃”的威胁,用“以颈血溅大王”的拼命架势相要挟,最终逼迫秦王就范。接着蔺相如顾招御史记录,御史记作“为赵王击缶”。这一个“为”字,是极其耐人寻味。——到底是什么原因,秦王为赵王击缶?是怕赵王?自愿?还是……?读史读到这段的时候,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想法。这样,蔺相如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陷秦王于更加被动的地位。赵国自然就更胜秦一筹了。
历来我国史家著史,力求文字简约而微显大义。更何况司马迁是此中名手。所以我们在阅读分析,或者给学生讲解时须细心体会这类细小不起眼的地方。这样不仅会提高自己的赏阅古文的素养,在讲课的时候也会得心应手。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父亲节
- 我的动物朋友——小金鱼
- 日记
- 端午节
- 梦想未来
- 难忘的体育课
- 放假的第一天
- 我发明的帽子
- 小花猫
- 我跟妈妈去上班
- 四川地震感受
- 我的哥哥
- 地震可吓人了
- 我能背会
- 秋天到了
- 基耶斯洛夫斯基及其影片简评
- 国家所有权行使的理论逻辑(1)论文
- 小波转换影像压缩模式之研究
- 感人,关切,艺术
- 试析建筑物上的知识产权(1)论文
- 论科学美及其美感
- 对于我国植物新品种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探讨(1)论文
- 从中国文化的认识到民主制度的建立
- 迷惘与孤独的都市寓言――看王家卫影片中的都市情感(dy1)
-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新三权分立论
- 试论中国知识产权法律文化刍论(1)论文
- 身体意识与知觉美学
- 艺术学研究的田野方法
- 行动艺术:无政府主义还是形式主义
- 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教育整合的初探
- 《我选我》教案
- 《雨点儿》教学设计
- 《四个太阳》教学设计
- 《“红领巾”真好》教案
- 《自己去吧》教学设计
- 《小小的船》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要下雨了》教案
- 《自己去吧》教学片断及反思
-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设计
- 《王二小》教案
- 《小壁虎借尾巴》教案
- 《小松鼠找花生》教学设计
- 《阳光》教学设计
- 《两只小狮子》教案
- 《小白兔和小灰兔》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