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令”与“为”之别:《廉颇蔺相如列传》探疑
高中语文教材所选《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文中“沔池会”一段中有这样的话: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而到后面蔺相如怒逼秦王击缶之后,相如就让赵史官记录:“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一般人不大会注意这里的“令”与“为”二字的不同。两句的差别还有一点,就是“秦王与赵王会饮”句。赵御史记录的没有这句。在这里我们倒不必在乎这一句话的有无的区别。我们只分析这里“令”与“为”两个字。从这里可以看出司马迁作为优秀史家的高超笔法。
在“沔池会”这一段故事中,司马迁要表现的是蔺相如大义凛然、为争国体不惜一切、大智大勇的气魄。而要突出这一方面,必须把他放到一个矛盾极为尖锐,甚至达到极端的场面。在这里,秦王与赵王的会饮,可以说是一个极其恰当的场面。
首先是一个一贯飞扬跋扈蛮横不讲理的秦王,依仗自己的强大势力欺负赵王,让赵王为他奏瑟。秦王表面上听瑟,而实际上听瑟之意不在音,是明摆着辱没赵王人格,以及赵国的国体。如果赵国就这样哑然罢会而回的话,赵国将在历史上留下永远的污点。(这是用当时的标准来衡量。现在恐怕也是如此。)而这对于任何一个有气有血的人,是难以承受的。更有甚者,秦御史记录的时候,竟然用了一个上级对下级使用的粗劣字眼“令”字。然而,在强弱不等的势态下,赵王无奈地接受了。这样,秦赵两国的国君态势优劣就尽显无遗了。
而就是在这种场合下蔺相如的挺身而出“请奉盆缶”,就显得高大而威严了。相如毫不畏惧秦王“左右欲刃”的威胁,用“以颈血溅大王”的拼命架势相要挟,最终逼迫秦王就范。接着蔺相如顾招御史记录,御史记作“为赵王击缶”。这一个“为”字,是极其耐人寻味。——到底是什么原因,秦王为赵王击缶?是怕赵王?自愿?还是……?读史读到这段的时候,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想法。这样,蔺相如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陷秦王于更加被动的地位。赵国自然就更胜秦一筹了。
历来我国史家著史,力求文字简约而微显大义。更何况司马迁是此中名手。所以我们在阅读分析,或者给学生讲解时须细心体会这类细小不起眼的地方。这样不仅会提高自己的赏阅古文的素养,在讲课的时候也会得心应手。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企鹅
- 我帮妈妈做家事
- 考试成绩
- 《骑驴》读后感
- 我最喜欢的动物
- 我的爸爸
- 秋天
- 我的理想
- 丢手绢
- 秋天的柳树
- 我喜欢的故事
- 走山路
- 书法比赛我落选了
- 风
- 讲究卫生拍手歌
- 西方现代美术教育理论中的工具论和本质论
- 制度碰撞与文化交融:全球化中的两种景观
- 宪政视野下的选举制度改革之必要性和思路
- 环境容量的民法进程(1)论文
- 居民自治中的三维体制构架
- 渐进改革的新动力——从“化整为零”到“合零为整”
- 党内民主与党代会常任制的理论分析
- 邓小平关于民主和法制思想
- 三部有关物权法司法解释规定的十五个重要问题(1)论文
- 清末新政时期的立宪论争及其现代启示
- “当代音乐学研究专家论坛”综述
- 以公共服务为中心的政府转型
- 盘点中国基层民主
- 论不动产登记簿公信力与动产善意取得的区分(1)论文
- 高校著作权争议及其解决(1)论文
- 《画》教学设计3
- 《画》教学设计12
- 《四季》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 《四季》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画》教学设计1
- 《四季》第一课时教学设计5
- 《画》教学设计5
- 《画》教学案例与反思
- 《四季》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 《四季》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
- 《画》教学设计10
- 《画》教学设计9
- 《画》教学设计2
- 《画》教学设计4
- 《画》教学设计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