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5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5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3-18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 掌握实词:若、鄙、说、辞、知等,虚词:之、以、于等。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2、 能理解课文内容、层次结构和人物形象。

3、 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在掌握字词语句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方法:以诵读、讨论、练习为主

教时安排 :两课时

教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预习要求

1、 给生字注音 2、能流畅地诵读课文

(第一教时)

二:导入新课

一九五五年,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回国,当时美国的海军处长金波尔说:“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无论他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一个人的力量能抵得上五个师吗?今天我们要学的《烛之武退秦师》会告诉我们答案。

三:检查预习

1、 注音 贰、汜、佚、缒、说、戍、敝、共、逢、阙

2、 填空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 体史书,传说是春秋末年 所著,由于它是对史书《 》所作的传注,所以又称《 》,初中我们曾学过其中的《 》,出自其中的成语有 。

四:诵读课文

1、 老师范读

2、 学生齐读

3、 自由诵读

五:解释字词

1、且贰于楚也 2、晋军函陵

3、师必退 4、今急而求子

5、夜缒而出 6、朝济而夕设版焉

7、既东封郑 8、因人之力而敝之

9、失其所与 10、亦去之

六:翻译语句

1、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矣。

2、 若郑亡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3、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4、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5、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七:自主研读

先自己对照注释研读课文,对难解之处相互讨论,然后集中提问,老师解疑。

(布置作业: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八:理解课文

(先让学生自由诵读课文一到两遍)

1、秦晋为何围郑?(用原文回答)开篇交待这些有何作用?

提示小结:说明这次围郑主要是晋国想报复郑国,从而扩大其势力;而秦郑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利害冲突,这就为下文烛之武成功地离间秦晋埋下了伏笔。

2、郑伯是怎样说服烛之武使秦的?(用原文语句回答)

3、烛之武是怎样说服秦伯退兵的?(用原文语句回答并作分析)

提示:(1)以退为进;(2)晓之以弊;(3)许之以利;(4)巧施离间。(详见教学论文《浅析<烛之武退秦师>的论辨艺术》

4、郑伯说服烛之武使秦和烛之武说服秦伯退兵有何异同?

同:都从对方的切身利益出发。

异:郑 伯:直截了当

烛之武:迂回曲折

5、晋文公为何不愿攻秦?(用原文语句回答)从本题和第4题可以看出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有何特点?这对你有何启示?

提:(1)略

(2)都以本国利益为中心

(3)从中可以看出,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仇敌,只有永恒的利益。古代如此,现代亦然。一九九九年美国轰炸我驻南联盟大使馆,是对我国主权的公然挑衅和侵犯,而我国政府没有感情用事,而是从根本利益出发,通过外交手段来解决这一事端是完全正确的。(此题可引导学生自由讨论,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九、结合课文内容分析本文结构特点

提示小结:组织严密,曲折有致,首尾呼应。

十:结合原文语句分析烛之武的形象

提示:爱国,睿智超群,能言善辩。

(以上两个问题可稍作讨论,不必深入探讨。)

十一:自由诵读,检查背诵;完成练习三。

十二:知识积累

1、找出本文中之、于、以的不同用例,并解释,然后再找出以前所学课文中与此相同的例句。

例 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之 B:是寡人之过也 助词,的

C:子犯请击之 代词,指秦军

D:唯君图之 指示代词,这件事

a: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c: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d: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2、找出本文和以前所学课文中实词“鄙、若、知、说、辞”的用例,并解释。

例 先帝不以臣卑鄙 浅陋

鄙: 蜀之鄙有二僧 边境、边邑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鄙陋

越国以鄙远 边境、边邑

十三:阅读迁移

孙权袭荆州(公元219年,孙权派吕蒙袭荆州杀关羽),先主(刘备)大怒,欲讨权。云(赵云)谏曰:“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虽毙,子丕篡盗(窃取帝位),当因(顺应)众心,早图关中(泛指函谷关以西一带),据河(黄河)渭(渭河)上游以讨凶逆(叛逆,指曹魏势力),关东(函谷关以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放在一边)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能卒(通‘猝’,很快)解也。”先主不听。

《三国志·蜀书·赵云传》裴松之注

讨论:赵云的话有道理吗?先主为何不听?结果怎样?这对你有何启示?

教学说明:

笔者以为在文言文教学中必须坚持以下三点:一是多读多背,积累一定量的文言材料,增强文言语感;二是抓住字词,新旧联系,建立文言词汇网络;三是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其学习的主动性,切忌死填硬灌。本文的教学即如是。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乘着音乐的翅膀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仁者无敌——孟子的人生哲学
你的鲜艳让我们豪情满怀
岁月如歌——初三的“光盘”
千金难求真性情
发生在初三的故事
乘着音乐的翅膀,翱翔
二泉映月
孔子办学
用心灵歌唱
西部的歌声
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
孔子——黑暗王国里的残烛
永远的丰碑──孔子
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屋顶花园的防水处理
园林工程中不该忽视的细节
天津海河沿岸形成“绿色走廊”中水覆盖率达80%
新型多级多段式膨胀型建筑锚栓
黑龙江:大庆市全面推进“五湖一河”改造治理工程
独特的北方园林树木的冬态美
儿童乐园景观设计要点
智能建筑中的建筑设计
屋顶花园的功能与效果
屋顶花园的植物配置
中西园林艺术比较
世界第一建筑
广州规划局公布:地铁口50米内要有公交站
建筑与节能技术
《永生的眼睛》考点练兵 阅读篇
《永生的眼睛》美文欣赏 别用眼睛伤害他
《永生的眼睛》重难点分析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三
《永生的眼睛》重点字词梳理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一
《触摸春天》考点练兵 积累篇
《永生的眼睛》写作指导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四
《永生的眼睛》考点练兵 积累篇
《永生的眼睛》美文欣赏 父亲的眼睛
《永生的眼睛》范文习作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二
《永生的眼睛》训练素材
《永生的眼睛》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