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一幅幅优美的风景画——读孙犁的《荷花淀》

一幅幅优美的风景画——读孙犁的《荷花淀》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2-04

一幅幅优美的风景画——读孙犁的《荷花淀》

    孙犁的《荷花淀》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人民怎样保卫家园、与日本鬼子进行斗争的故事。然而读了孙犁的《荷花淀》,这里没有战争的血风腥雨,残垣断壁,却使我们看到的是一群热爱家乡、坚贞英勇的青年男女, 也让我们看到了一幅幅优美的水乡风景图画, 使我们领略到了白洋淀自然风光的无限魅力,感受到了祖国山河的富饶、美丽。 

    小说中的这一幅幅风景画,是随着故事情节的开展而逐步向读者展开的。 

    故事开始是写水生几个青年上区里开会,由于敌人要在同口安据点,区上决定成立地区队。于是,水生他们在区上就报了名。报名后,他们怕家里人拖尾巴,大家于是公推水生回来做工作。小说的开始就是写水生嫂在院中编席,等待水生回来的情景。这时夜深人静,月色朦胧,“院子里凉爽得很, 干净得很”,“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女人“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 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这些景物的描写,构成了白洋淀一幅“月下之景”,以静衬动。这样美好的家园,哪容敌人来侵犯、蹂躏。不久, 水生回来了,夫妻俩围绕水生参军的事进行了商讨、谈话。水生嫂表现出一个农村妇女对丈夫的依信任、而又恋恋不舍的情感,但她始终深明大义、顾全大局,终于和大家一起送水生参了军。 

    丈夫们到了部队,女人们总有些藕断丝连,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几个妇女聚到水生家商量去寻找丈夫的事。商量停当后,几个女人划着一只小船,到对面马庄上去找。结果却没有找着,她们只得扫兴而归。“现在已经快到响午了,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这风从南面吹过来,从稻秧上苇尖上吹过来。水面上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作者这里写出了一幅“水上之景”, 如果说第一幅图画是“以静衬动”,那么这第二幅图画是“情景相生”了。这些景物从侧面烘托出妇女们由“希望”变成“失望”的空荡荡的心绪。“水面上没有一只船”,预示着有紧急情况发生;“跳荡的水银”,蕴含着更大的动荡;而拂面的“凉风”,旨在使妇女们增强一种排遣忧郁的力量。丈夫没有找到,她们悠闲地划着小船回来,船两旁的水“哗”, 哗”, 哗” 地流着,还有人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又丢进水里,在途中她们不断地埋怨着自已的丈夫。 

    然而她们哪里知道, 她们的小船早被日本鬼子的大船盯上了。等她们发现时,鬼子的大船紧紧追了过来。这时她们虽然有些后悔,然而唯一可行的是往荷花淀里摇。当她们的船刚摇进荷花淀,耳边忽然响起了一排枪声,“整个荷花淀全震荡起来。她们想,陷在敌人的埋伏里了,一准要死了,一齐翻身跳到水里去。”后来她们发现,枪是朝外面打的;不久“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荷花变成人了?”随后一个个都找到了自已的丈夫。在开展战斗前, 作者有一段关于荷花淀的描写:“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 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这是一幅“淀中之景”。作者在这里用一个明喻写了大荷叶如“铜墙铁壁”, 用一个暗喻写了荷花箭是“哨兵”,给人一种警觉、安全的感觉。这景情景交融,对战斗起了衬托与渲染的作用。后来果然,妇女们经过这场战斗的洗礼,一个个变成了保卫家乡、保卫国家的抗日战土。 

    《荷花淀》的“月下之景” “水上之景” “淀中之景” 这一幅幅优美的图画把自然美与人物心灵美融合在一起,激励人们更好地追生美、创造美的生活。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比目鱼
渌江河
陀螺大战
可爱的我
吊兰
一件难忘的事
我这个小书迷
秋姑娘的画笔
你们辛苦了
“小蝌蚪”找妈妈
自己遇到的难题是怎样解决的
学游泳
孙小圣到此一游
钓鱼比赛
我爱母校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咨询过程投资控制探讨
从人身依附到个体理性的成熟——“农民中国”及其解体
市场、国家与社会:国家在国际关系中作用的限度
核威慑的作用:一种康德式的观点
面向agent技术在城轨交通自动监控数字仿真中的应用
什么是社会规范性的伯林式自由——现代政治哲学解读
由互利性规则到政府的出现
加强线网规划 突出轨道交通在城市发展中的骨干地位
政党推动: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演展逻辑
重庆市轨道交通三号线一期工程规划研究
中国城市地铁规划论及科学价值决策原则
制度背景下的监督效用
新制度政治学:研究范式的复归或更新?
霸权·秩序·规则
日本城市轨道交通站内脱轨原因及启示
《司马光》教案二
《北京》教学设计之三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匆匆》(两课时)
《坐井观天》教学实录与评析
《快乐的节日》教学设计
《桂林山水》教学过程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
《称赞》教学反思
《丑小鸭》
《司马光》教学设计二
《坐井观天》课程设计
《北京》教学设计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