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冰心诗四首》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冰心诗四首》教案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4

苏教版七年级)《冰心诗四首》教案

预设目标:

⒈简介作家生平

⒉通过个别诵读和集体诵读相结合。训练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这四首诗,并让学生讨论朗诵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做到轻、重、快、慢、有的放矢。

⒊通过学生讨论,体会小诗的形象和哲理。

⒋结合奥运会或自己的切身体会表述自己对《成功的花》的理解

⒌结合《嫩绿的芽儿》寓意,写一段文字,构想一下自己的人生三步曲

教学课时:二课时

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⒈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文并了解诗的大意,力争会背。

⒉你对哪首诗的印象最深刻,准备谈谈体会

二、教学过程

㈠创设情境,激发朗读兴趣

同学们,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有着丰厚的文化。中国是诗的国度,谁能为大家朗诵几首诗?

诗人诗兴大发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有感情,有姿势)

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现代著名女诗人冰心的四首小诗。(板书课题)。看投影,了解冰心生平。

㈡简介现代诗的特点,开展诗歌朗诵会

下面我们开一个诗歌朗诵会,看看谁是今天的最佳选手!在比赛之前,我们分小组先试读,看看同学们是否朗读到位,能否做到有感情,有节奏,抑扬顿挫。

㈢教者适当点拨

同学们,能否说出这样朗读的理由?在次基础上听录音,加深对诗歌内涵的理解。

㈣研讨新课

⒈提问:你对哪首诗印象最深刻?(并准备谈理由)

依据学生的体会,把学生分成几组(相同诗分为一组),让每小组同学讨论,为什么这首诗对你印象最深,并让学生人人做好发言的准备。

⒉依据1、2、3、4首诗的顺序回答讨论结果。

力争让每位同学都有发言机会。

(教师在听的过程中,应注意学生有没有回答到以下重点内容,回答不到的教师应适当点拨让学生讨论思考,如果学生回答到的感悟点较为新颖,只要言之有理,即予肯定与表扬)

⒊赏析第一首诗

⑴母亲的怀抱有什么特点?(温暖、宽广、安全……),你有过亲身体验吗?请说出来。请朗读冰心的小诗《母亲》。朗读要求:要感悟亲情,注意节奏和重音

⑵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①“心中的风雨”指什么?(指内心的苦闷,烦恼,精神上的挫折),这里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借喻)

②诗中的“躲”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对母亲的依恋之情),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请说出是在怎样的环境下发生的?

⒋赏析第二首诗

⑴母爱是永恒的,母爱又是博大的,作为儿女,我们有该如何表达对母亲的爱呢?

⑵大声朗读《纸船》,请说出作者表达了对母亲怎样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强烈地思念故土、思念亲人孤独、惆怅的情感)。

⑶指导学生朗读,要求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这首诗感情基调是思念母亲,孤独忧伤,语调是深情、低沉、缓慢)

⑷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①“从不肯”、“总是”有什么深意?(对母亲思念很深,由来已久)

②纸船不会飘向母亲身边,我为什么还是不灰心得“叠着叠着”?(愿望能否实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是诗人寄托思念、排解孤独、忧伤的唯一方式),请你模拟一下作者当时的情态。

③第三节是诗人的想象,在诗中有什么作用?(新奇瑰丽、大胆奇异的想象,充分表明诗人对母亲强烈的思念之情)

⒌小结这两首诗并比较这两首诗的异同(⒈内容:前者表现母爱的伟大无私,后者表达对母爱的感恩和回报。⒉形式:前者直抒胸臆,后者委婉含蓄,托物寓意)

⒍布置作业

⑴背诵这两首诗

⑵完成思考练习1

第二课时

㈠研讨新课

⒈赏析《成功的花》

⑴反复诵读这首诗,要求读出感情

⑵引导学生品位语言,找出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并说明好在哪里?重点体会“明艳”、“浸透”、“洒遍”词的作用(明艳形象突出了花的成功,浸透写出了眼泪之多,洒遍指明了血雨洒的范围之广)。

⑶引导学生感悟人生哲理,合作探究:一个成功的人站在你面前,你很羡慕他,因为成功而获得的荣誉吗?花的成功历程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请谈谈自己的感想。可结合奥运冠军获得者的奋斗历程来谈(几个名句:⒈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自磨砺出 ⒉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⒊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⑷小结这首诗:人不应该只看到别人荣誉,而应该知道这成功背后蕴涵的艰辛,他是血和泪浸润的结晶,是奋斗和牺牲孕育的蓓蕾。不经过奋斗和牺牲,哪来成功的荣耀。

⑸齐背这首诗。

⒉赏析《嫩绿的芽儿》

⑴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这首诗

⑵品位语言,“芽儿”、“花儿”、“果儿”说的话能互换吗?(不能。这样的顺序排列暗指果树从抽芽、开花到结果的生长过程。他们说的话与各自特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同时,他们的成长过程象征着青年人的成长过程)

⑶让学生找出表示色彩的形容词并分析体现了芽花果的什么特征?(嫩绿显示了芽儿的健壮、旺盛和朝气。淡白蕴涵着朴素简洁,不追求外表华丽的特点。果儿的深红象征着丰硕、甜蜜和美丽)

⑷引导学生感悟人生哲理,请学生思考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如何使自己的青春更加美好,人生更加有意义?(⒈要刻苦学习,充实自己,提高本领⒉树立为祖国强盛,民族富强,社会进步而贡献自己青春热血的远大理想⒊甘于奉献,牺牲自己为社会创造更大的财富)

⑸小结这首诗:诗人以植物的生长,比喻青年的生长,劝勉青年人奋发努力,不断充实发展自己,赶甘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⑹学生齐背这首诗

⑺布置作业

①讨论思考练习2、3

②结合《嫩绿的芽儿》,写100字左右的文字,构想一下自己的人生三步曲

时 文 阅 读

荧 火 虫

泰戈尔

小小荧火虫,在树林里,在黑沉沉的暮色里。

你多么快乐地展开你的翅膀!

你在欢乐中倾注了你的心,你不是太阳,你不是月亮,难道你的乐趣就少了几分?

你完成了你的生存,

你点亮了你自己的灯;你所有的都是你自己的,你对谁也不负债蒙恩;

你仅仅服从了,

你内在的力量,

你冲破了黑暗的束缚,

你微小,然而你并不渺小,

因为宇宙间一切光芒,

都是你的亲人。

题目设计:

1、谈谈个人对萤火虫的感受。

2、这首小诗表达的主题是什么?(赞美了自由、欢乐、微小但不渺小的精神)

3、运用了第几人称?有何作用?(用第二人称,倾情称颂,亲切感人)

资料拓展:

1、冰心:原名谢婉莹,生于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逝世。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女作家,诗人,散文家,儿童文学家。五四运动爆发后,在革命潮流影响下,为了探索人生道路,暴露社会的黑暗,开始以社会、家庭、妇女等人生问题为主题的小说创作。1921年,参加了茅盾、郑振铎等发起的文学研究会。1923年燕京大学毕业后,赴美留学,把在旅途和异国的见闻写成散文寄回国内发表,结集为《寄小读者》。冰心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往事》、小说集《超人》,她的诗被称为“冰心体”,曾风靡一时,但尤以散文创作见长,其作品体裁以歌颂母爱、童年和自然为主,笔调柔和细腻,微带忧愁色彩,手法含蓄委婉,语言清新明丽,共鸣面大。

2、与梁实秋一段友情趣谈:在冰心的文友中,梁实秋算是一位挚友,在陪都重庆时,梁实秋过生日,冰心当场赠文一篇,以示纪念,全文如下:

“一个人应当想做一朵花,不论男人或女人,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缺一,便不能做人家的要好的朋友。我的朋友之中,男人中算实秋最像一朵花,虽然是一朵鸡冠花,培植尚未成功,实秋仍需努力!”

3、战时在重庆期间蜗居取名“潜亭”,其书房命名为“力构小窗”,她的创作崇尚“须有自来,不以力构”,这是反其意而用之。

4、香飘中国文坛,影响数代读者《世纪老人冰心追忆》

(1)始终保持知识分子本色,自从步入社会从不涉足官场,或执教或执笔,社交圈子只是文坛、学校,奉命出国进行文化交流,也是以作家的身份出现,其夫吴文藻身居官场亦仍是为一纯粹的学者。

(2)生活简单朴素,晚年和丈夫住一间10平方米的小屋,除了床只能放一张两屉桌,就像小学生两人共用的书桌一般大小,只是有两个抽屉。

(3)平生喜欢玫瑰。她说玫瑰“坚硬有刺,浓艳淡香掩不住她独特的风骨”。

(4)冰心的性格是外柔内刚。外表单薄柔弱,内心无比坚强,面对任何和不幸,从不失望,从不屈服。文革中大腿摔成骨折钉上钢钉从未呻吟过一声,弟弟惨遭迫害也没有叹息,没有眼泪;晚年“视死如归”,生前曾多次提到自己“死”满脸都是平淡。

⑸《冰心写诗》

冰心老奶奶已经仙逝了,但她的诗文永远传诵在人们中间。关于她走上写诗的道路,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

1921年,冰心的小说和散文已经赢得了众多的赞誉。人们评价她的小说有“真挚的情感,丰富的想象,诗人的天分”。但那时冰心几乎还没有真正地写过什么诗。

有一次,她写了一篇短文《可爱的》,寄到《晨报》去。这本是一篇短文,可是登出来后,却成了一首诗: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只有孩子,和他说话不必思索,态度不必矜持。太起头来说笑低下头去弄水。……

把这篇短文改成诗的那位《晨报》编辑在诗的下面加了一段按语,意思是说是文还是诗,主要不是看有没有分行,而是看有没有诗趣。他认为这篇小文饶有诗趣,所以就把它一行行分写了,变成了诗。

当然这是冰心所没有想到的。然而却鼓起了冰心写诗的勇气,从此她就开始写诗了,并且终于在1922年发表了《繁星》和《春水》,震惊诗坛。

这难道纯粹是偶然?一个人在文学上的成功决不是偶然的。如果冰心没有深厚的文学功底,没有对少年儿童的热爱,就不可能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写出充满童趣的诗作。

附:

教材分析:

《冰心诗四首》短小而精悍,意蕴隽永,语言清丽,风格细腻明丽了。第一首诗《母亲》运用联想和巧妙的类比,把母亲是人生唯一可靠的心灵避难所这种思想感情,凝练得更加鲜明,深刻,歌颂了“母爱”的博大无边,伟大无私。第二首诗《纸船》通过虚实结合,卒章显志的手法,抒发了思念母亲的深情。第三首诗《成功的花》形式上突出了成功是人人惊羡,却不知成功是浸润泪泉和洒遍血雨的。成功之花是泪泉和血雨浇灌的。第四首诗《嫩绿的芽儿》从三个层面按照芽儿成长过程由芽→花→果,来比喻青年的成长,劝勉青年人奋发努力,不断充实,提高,发展自己。甘为人类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和牺牲。促人奋进,催人向上,给人以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学生分析:

⒈学生在小学有可能接触到一些较浅显的诗歌,为了激发兴趣,可以让其试朗诵一些名作并谈谈自己的理解,并适当鼓励表扬,让学生进一步去感受诗歌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激发起朗读兴趣。

⒉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的能力,让学生掌握一些朗诵技巧(停、连、快、慢、抑扬),体现诗的节奏。

设计思想:

诗歌的本质特点也许是诗人情绪和情感的抒发。在语文教材中,按着从感性到理性,由具象到抽象的顺序,依次是诗歌、散文、小说、科学小品、议论文。诗歌因为较少细节的描述,价值观念的束缚,个人恩怨的羁绊,几乎纯粹是情绪化的喷发,因此比其他样式的文学作品更能超越时代的局限,从而获得持久的生命力。

在我们看来,诗歌教学教学至少应该有三个层面的活动。一个是判读,即运用语言和逻辑识别能力辨别作者说的是什么,作者是怎么说的。二是对接,即将自己的经验情感储存,与诗歌中的进行比较,产生共鸣,引变为自己的情感内存。三是抒发,即把既有的感情体验换一种形式对外抒发。

以往我们的教学可能比较多的停留在第一个层面上,即通过大量的词句分析,背景介绍,千方百计去弄清楚作者到底说的是什么。至于这首诗跟“我”有什么关系,跟时代有什么关系则全然不顾。考试时也有这个问题,一是要上学生说出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个字。从来不问“如果你写的话会用哪个字”。我们认为,作者说的是什么有时候并不重要,关键是我从里面读出了什么。所读诗就有“作者秘然,读者何必不然”的经验。这个“读出了什么”,就需要语言的能力,分析能力,就有感情体验,审美体验,就是收获。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生态赤字”与科学双刃剑
月亮辞职记
我最喜欢春
寻找春天的踪迹
我的快乐梦想
折飞鸽
最新科技成果三则
四季的我
剪不断的“脐带”
春天
觅春
我爱制作空模
妈妈,您听我说
在这个不寻常的春天里
在这个不寻常的春天里
建筑施工中易出现的结算纠纷及防范对策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管理办法
高层住宅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体系施工方案
建筑房建资料员流程
对建筑学学生的建议
酒店式公寓楼工程监理工作总结
建筑设计中的自然通风
建筑的本质
某小区回迁楼工程监理月报
房建—建设工程文件归档内容一览表
浅议雨期建筑施工应采取的安全措施
如何避免建材对居室的污染
建筑工程平屋顶的排水方式
对施工经验的浅谈
某安置小区工程监理月报
《燕子专列》 考点练兵1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同步作文 范文习作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同步作文 写作指导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重难点分析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考点练兵2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师语录
《燕子专列》 趣闻故事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趣闻故事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随堂练习 巩固篇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案讲义1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随堂练习 提高篇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知识点精析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案讲义2
《燕子专列》 考点练兵2
《路旁的橡树》 教师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