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21
24伤仲永
教学目的
1. 朗读、翻译课文。
2.积累掌握一些文言词汇。
3.理解文章内容和中心思想,教育学生要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
目标1 目标2
教学难点 :
目标3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预习
朗读课文,查字典,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 (课外阅读读后感)3'
二、创设情景,导入 新课。
假如你是天才儿童的话,你会怎样利用你的才能呢?(学生自由谈论),现在我们一起看看方仲永究竟是一个怎样得人?
三.学生参照注释简介作家作品
1、本文选用《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做官后,向朝廷上万言书,提出政治改革的主张。继而推行各项政治革新,取得一定成就。但由于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他两次被害相。晚年封为荆国公,谥号文。著有《王临川集》、《王文公文集》,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2.教师进行题解:
本文用伤字点出作者的写作意图。伤是哀伤,良传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方仲永这样的人才,泯然众人的哀伤,惋惜之情。
四、朗读、翻译课文。
1、朗读课文。(目标1)
2.请学生翻译课文。(可一人一句,要讲清重点词语)
补充课文注释:(目标2)
世隶耕隶:属于。
未尝识书具尝:曾经。
父异焉焉:语气代词,代这件事。
即书诗四句书:动词,写。
并自为其名自:自己。为:动词,题上。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自:从。是:这。就:完成。
稍稍宾客其父宾客: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以宾客之礼相待。
或以钱币丐之或:有的人。
父利其然也利:动员的以动用法,以……为利。然:这样。
从先人还家从:跟从。
还自扬州:从扬州回家。
贤手材人远矣贤:比……好,优秀。
卒之为众人卒:最终。
且为众人且:况且。
固众人固:本来。
得为众人而已耶?反问句。恐怕他连普通人还不如罢了。
四、理解文章内容及思想。
1、教师提问:访归纳文章的段意。(目标3)
学生小组讨论并归纳:
第一段:写方仲永才华初露时的情形。
第二段:写方仲永才能衰竭,终于成为普通人。
第三段:议论虽有先天的聪明,但后天的学习更重要。
1、 投影出示问题,学生思考并回答。
(1):文章第一段介绍方仲永的家世和生五年未尝识书具的目的是什么?
(2)第二段写方仲永才能衰竭,最终成为普通人的原因是什么?
(3)第三段议论写作者的观点。清简要说说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4)请把本文与《孙权劝学》相比较,说说你的人才观。
3、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人的成长关键在后天接受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像方仲永这样天赋高的神童,不学习,最终也变成了普通人一样。而像目蒙这样大字不识几个的武将,通过学习,也具有了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更要努力学习,不然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办不到。
四、小结并进行思想教育。
本文寓理于事,通过方仲永5岁到20岁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说明了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我们学生应该珍惜读书机会,好好学习。
五、布置作业
A、课后练习一、二、三。
B、把文章翻译成现代文,
C、写一篇读后感。
六说课精要:通过设计对比阅读,学生能对文章 的思想内涵更加了解。
七、教学后记:
练习课
一、课前三分钟 (课外阅读读后感)3'
二、练习
(-)解释了列加点的丰。
A世隶耕()
B.未尝识书具()
C.即书诗四句()
D.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E.或以钱币乞之()()
F从先人还家()
G贤于材人远矣()
(二)指出下列句中的之各指代什么?
A忽啼求之()B.借旁近与之()
C.邑人奇之()D.或以钱币丐之()
(三)翻译下列文有句子。
1.稍稍宾客其父。
2.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三、说课精要:通过练习,学生对知识得到进一步掌握。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种花日记
- 我想发明一个可以回答我们所有问题的机器人
- 我是最棒的
- 游龟山电视塔
- 小猴
- 背课文
- 这种愉快只有我知道
- 小白兔打水
- 年三十晚的火车之旅
- 我喜欢的宝儿
- 我的早上
- 小鱼和小河
- 四季的景色
- 电冰箱的话
- 三月的一天
- 建设政府门户网站(1)论文
- 浅谈契约规制下政府审计“屡审屡犯”问题研究
- 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对垂直管理部门监督的几点思考(1)论文
- 论中国制度变迁的方式(1)论文
- 论服务型政府的创建(1)论文
- 企业人力资源投资经济效果评价(1)论文
- 户籍制度改革方略初探(1)论文
- 国际营销中的广告翻译(1)论文
- 对建筑企业预算人员的压力管理研究(1)论文
- 浅谈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中的有效沟通
- 二板市场:一个基于战略框架的视角(1)论文
- 试论地区环境\政治关联与审计师选择
- 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特点\难点和重点
- 关于基层换届选举中的有关法律问题思考(1)论文
- 试论“审”与“被审”的和谐及内审人员素质提升研究
- 《散步》教学设计
- 《散步》课外语段阅读训练
- 《散步》教学设计
- 《散步》课内语段阅读训练
- 《散步》教学设计
- 《散步》教学设计
- 我们面对一个海
- 《散步》教学设计
- 《散步》同步达纲练习
- 《散步》教学设计
- 《散步》基础知识训练
- 《散步》课时训练
- 爱与美的安琪儿──泰戈尔散文诗《金色花》赏析
- 《散步》教学设计
- 遥寄印度哲人泰戈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