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4
诗词五首(次北固山下等)
诗词五首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诗歌朗读的技巧。
(二)通过咀嚼诗歌的语言,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的意境美。韵律美。
二、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指导朗读五首诗词
二.学生运用工具书,结合注释轻声朗读五首诗词。
(1)以《次北固山下》为例,简介古诗朗读停顿的两种划分方法。
1)技音节划分: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口——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按意义单位分: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口——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小结:同一首诗,可以有不同的读法,我们现在读古诗一般采用按意义单位停顿的读法。
4).教师范读五首诗词,或放录音。学生在书上画出停顿,注意读准字音。
车马喧(XUdn)见(冲卜南山润如酥(Sn
塞(sdi)土燕脂(ydnzhi)凝夜紫(ZT)
提携(x治)
5)指名朗读五首诗词,教师注意给学生正音,并在正确停顿方面作具体指导。
6)学生自由朗读五首诗词,要求字音、停顿正确。
二、研读《饮酒》
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避山野,隐居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及田园风光的歌咏,抒发情怀。这类诗称为田园诗,这类诗人称为田园诗人。陶渊明就是晋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他的诗自然朴素而韵味隽永。下面我们就来品一品他的《饮酒》诗。
解题:《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酒后写的,共20首。课文所选的是其中的第5首。这首诗大约写于作者归田后12年(417年),诗人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道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的恬适之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3.咀嚼诗句:
学生结合注释了解诗意,学生质疑,师生合作讨论解决疑难问题。如:
(1)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什么“而无车马喧”呢?
——“车马喧”是指世俗往来的纷扰,并不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车马喧闹的声音。所以,当诗人“心远”时,也就是说诗人精神超脱凡俗时,自然也就不热衷于世俗的往来,因而即使身居闹市,也就像居住在偏远安静的地方。开头的四句诗,表达了诗人鄙弃追名逐利之心的人生态度。
(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领会到“真意”,却忘了该怎样表达,诗中的“真意”是指什么? ——这里的“真意”是指诗人远离世俗,过着从容闲适的归隐生活的乐趣。
(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道理,表达了诗人远离世俗,过着从容闲适生活的乐趣。
4.品味玩赏:
(1)这首诗为什么读来琅琅上口,富有音乐美?(诵读,讨论解决)
——这首诗的朗读停顿大体相同而略有变化,偶句押韵,因而读来有缓有急,和谐悦耳。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能不能改为“望”?为什么?
——不能改。“见”写出了诗人在东篱旁采摘菊花,无意中看到郁郁葱葱的南山时,心中的那种欣喜之情,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而“望”是眼睛盯着看的意见,用这个字,诗句就变得平淡无味了。
(三)归结阅读古诗的过程、方法(板书)
把握停顿,反复诵读。
了解作者,知晓风格。
咀嚼诗句,体会情感。
品味玩赏,张扬个性。
(四)布置作业
1.背诵《饮酒》诗。
2.诵读余下的4首诗词。查阅有关作者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新课,回忆阅读古诗的过程方法,引导学生有步骤地学习本课其余四首古诗词。
二、朗读四首古诗词。
1.首先让学生自由诵读四首古诗词,然后指名让四位学生分别诵读,并说明如此诵读的理由。(两种朗读停顿皆可)。
2.请四位学生介绍四首诗词的作者,引导学生相互补充,教师适时点拨。注意比较四首古诗词在体裁上的区别。(《次北固山下》是一首五言律诗;《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是一首七言绝句。《雁门太守行》是一首乐府旧题诗。《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l)学生对照注释理解诗句的含义,通过小组讨论和质疑,解决疑难问题。
(2)让学生通过自学自行说出诗句的大意,用师生合作补充的形式,完成对四首诗词内容的理解。
(3)让学生归结四首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适时点拨。
——《次北固山下》描写了诗人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现了作者放眼山水的宽阔博大的胸襟,说成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博大的胸襟;《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突出表现了诗人对早春的喜爱之情;《雁门太守行》赞颂了戍边将土的战斗意志和誓死报国的决心;《天净沙·秋思》抒发了游子思乡的凄苦愁楚之情。
4.引领学生品味四首古诗词。这四首诗词,堪称古诗词中的精品。请学生自由发言,说说喜欢其中的哪些诗或哪些诗句,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欣赏、审美诗歌的能力,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因此,只要学生说得合情合理就应该给予肯定和表扬,说得不尽合理之处,教师要以鼓励的口吻,适时指出。)
(三)布置作业
1.完成“思考与练习Th”。
2.背诵四首古诗词。
※ 怎样阅读古诗
1.把握停顿,反复诵读。
2.了解作者,知晓风格
3.咀嚼诗句,体会情感。
4.品味玩赏,张扬个性。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猴园参观记
- 可爱的小白兔
- 雪中游戏
- 校园里的小故事
- 秋天到了
- 爱
- 秋游千佛山
- 快乐中秋
- 风
- 字典也是老师
- 伤心
- 游天柱山
- 难忘今宵
- 快乐的一件事
- 昂首
- 天地大舞台——解析义和团运动戏剧性格的启示
- 村庄选举研究的两种进路
- 超越主体论文艺学—新整体论文艺学论纲 (会员资料)
- 我国军婚保护制度的法理解说(1)论文
- 理想与人道的二律背反——解读话剧《切·格瓦拉》
- 民事诉讼简易程序比较研究(1)论文
- 朱光潜与黑格尔
- 作为艺术家的易卜生:易卜生与中国重新思考(会员资料)
- 公司法的政治约束(1)论文
- 略论因应人大代表与选民关系变化的制度途径
- 论我国《公司法》对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1)论文
- 大众文化·文化殖民·媒介帝国主义
- 依靠直觉进行儿童美术教育的探索
- 钟惦棐的困惑与当代电影美学的使命
- 宅基地使用权有偿设立问题探析(1)论文
- 《自己去吧》教学设计
- 《静夜思》教学设计
- 《雨点儿》教学设计
-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
- 《平平搭积木》教学设计
- 《雪孩子》教学设计
- 《阳光》教学设计
- 《小松鼠找花生》教学设计
-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
-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设计
- 《画》教学设计
- 《看电视》教学设计
- 《小熊住山洞》教学设计
-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设计
- 《称象》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