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互动“生”出神来之笔——《陶罐和铁罐》教学赏析

互动“生”出神来之笔——《陶罐和铁罐》教学赏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09-22

互动“生”出神来之笔——《陶罐和铁罐》教学赏析

前段时间,笔者欣赏了全国特级教师靳家彦执教的四年级语文课《陶罐和铁罐》,深为其精湛的教学艺术与全新的教学理念所折服。总结起靳家彦的教学艺术,笔者以为,他的教学体现了师生间、生生间的平等互动;教学过程 朴实无华;学生在练习中学会了合作、交流和创造。

课前:愉悦心情 轻松出发

师:刚刚见面,我先作自我介绍。这段介绍中有真有假,请你们分辨一下。我姓靳,叫靳家彦,是你们学校的语文老师,今年60岁。我特别喜欢阅读和写作,《陶罐和铁罐》这篇寓言就是我写的。今天我们就学习这一课。(学生纷纷举手发言)

生:您姓靳,叫靳家彦是真的,因为主持大会的老师刚才介绍过。

生:您说是我们学校的语文老师,不是真的。因为我从没见过您。

师:判断有根据。

生:您说您今年60岁是假的,60岁的老人头发会花白的,可您的头发是乌黑的……

师:染的。(全场大笑)

生:您喜欢阅读和写作是很可能的,一位特级语文老师怎么会不喜欢读书作文呢?所以这一句是真的。说《陶罐和铁罐》是您写的,肯定不是。课文上有注释,作者是黄瑞云。今天我们学习这一课是真的,发给我们的课文就是这一篇。

【点评】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是师生平等的对话过程。靳老师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用辨真假的形式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很自然地与学生拉近了距离,同时也是在训练学生思维,真可谓乐中有学、学中有练。师生关系由此变得融洽,为接下来的学习营造了轻松愉悦的氛围。

对话:读中感悟 学中有乐

师:非常聪明。分辨得有条有理,说明你们很会思考和分析。(师板书课题:陶罐和铁罐,指导“罐”字的笔顺、笔画。)

师:同学们先自己朗读课文,遇到生字词查字典,把课文正确、流利地读下来。(学生练习读课文。)

师:可以了吗?请交流一下,你喜欢谁,不喜欢谁,理由是什么。

生:陶罐不但谦虚,也很善良、真诚。你看,当人们刚把陶罐从土里掘出来,它就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的旁边,你们把它也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受不了了。”陶罐不计前嫌,豁达大度,我喜欢它。

生:陶罐敢说真话,我喜欢它这一点。它说:“我们生来就是给人们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从这可以看出陶罐并不懦弱。

师:你们的发言说明你们领悟了语言的内涵。

生:老师,我想通过朗读表达我的感悟,可以吗?

师:太好了,请问你想读哪部分。

(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片断。)

【点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的对话过程。对话文本就需要多读。一开始,靳老师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在学生全心读文之后,让学生说说自已喜欢谁,不喜欢谁,理由是什么。虽然此时的感受是粗浅的,但是促进了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读书,其所担任的角色就是学习的参与者。课堂上不时发出阵阵笑声,学生倍感轻松和快乐,而且老师能随机抓住训练点,如指导学生掌握“懦弱”的音、形、义,纠正学生把“懦”读为“儒”的错误。这一过程进行得一丝不苟、实实在在,学生收获也很大。

表演:体悟道理 明辨是非

师:《陶罐和铁罐》这则寓言故事,多像一场两幕的小话剧啊!你们自愿结合,组成创作小组,演出这个故事,能做到吗?

生:能!(学生自由结合,练习。)

师:表演的关健在于深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台词要熟记。(推举一组到讲台前表演。)

师:我们继续上课。读了这则寓言,你们悟出了什么道理?

生:人应谦虚谨慎,不能骄傲自满。

生:人都有长处,也都有短处。

生:人们应该学习陶罐的胸怀,不应像铁罐那样自以为天下无敌。

生:这则寓言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就是不要以已之长,比人之短,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师:你们体会出的道理,就是这篇寓言的寓意,寓是寄托的意思。

【点评】 学生通过表演,深入体会人物的情感,在表演过程中感悟寓言讲述的道理,并能把课文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话。而且,学生表达时语言流畅,表演时入情入境,同时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了理解和体验,有了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受到了情感熏陶,获得了思想启迪,而这一切的生成均是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中实现的。

改编:放飞想象 理性思考

生:老师,我提出一个问题请同学们讨论,可以吗?

师:什么问题呀,说来听听。

生:铁罐就没有优点吗?铁罐坚固不易破碎这一点,不值得陶罐学习吗?陶罐就没有缺点吗?陶罐虽然比铁罐光洁、朴素、美观,但它很容易破碎,这一点铁罐说得并不错。只是铁罐的态度太骄傲了,所以大家不喜欢它。

师:大家讨论一下,铁罐和陶罐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各抒己见,别被课文限制住。

(生议论归纳,教师板书。)

铁罐优点:坚固;缺点:丑陋

陶罐优点:美观;缺点:易碎

师:我们共同改写这则寓言,赞扬铁罐,批评陶罐,赋予它们相反的性格,题目仍然叫《铁罐与陶罐》,好吗?(生边议边改,集体创作。)

【点评】 学生的提问引发了新问题,这也许是靳老师没有想到的。但在引导学生弄清二者优缺点的过程中,学生们进行了理性的思考,自觉地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并集体改编故事来赞扬铁罐批评陶罐,对课文的理解达到新的高度,从中可以想见,这种“意外”的收获是非常有价值的。

自创:读写结合 生成创造

师:如果将课文的语言融入你的语言仓库,那么就变成你的语言了。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认识编一则寓言,先想好要告诉别人一个什么道理,然后创编一个寓言故事,说明这个道理。(生各自开始创编,大约写了15分钟。)

师:请停笔。介绍一下你编的寓言题目。

生:《大海和小溪》。

生:《手机与BP机》。

……

师:请这位同学读一读他创作的寓言故事——《黑猫和白猫》。

生:邻居家的老奶奶养了两只猫:一只是黑猫,一只是白猫。骄傲的白猫看不起黑猫,常常奚落它:“你敢和我比一比谁白吗?”黑猫和霭地回答:“不敢,主人养我们可不是让我们比黑白的呀!”白猫愤怒地大吼一声:“喵呜,住嘴!你这黑不溜湫的东西,快到墙角躲着去吧!”黑猫不再说什么,悄悄躲到墙角去了。天黑了,一只偷粮的小老鼠鬼鬼崇崇地溜出来,一眼就看见了那只大白猫,一下子蹿到墙角。万万没想到,隐藏在暗处的大黑猫一下子就把它捉住了,小老鼠还纳闷,我怎么就没注意到大黑猫呢?

师:完了吗?

生:完了。

师:我给你一点提示,你继续编下去。几天后,老奶奶决定把其中一只猫送别人……

生:白猫认为自己美丽洁白,主人一定舍不得让我走,对!一定是黑猫被送给别人。结果呢?结果主人把白猫送给了别人。临别时,白猫问老奶奶:“我这么洁白,为什么不留我呢?”老奶奶笑着说:“我不管是白猫还是黑猫,捉到老鼠的才是好猫!”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冉冬阳,我学习的好榜样——读《女生日记》有感
好笑的曹操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把“我不能”埋葬》读后感
读《皮皮鲁的风筝》有感
师生情深——读《女生日记》有感
读《夸父追日》有感
种魔豆
读《故事会》有感
让世界充满爱
读《刮骨疗伤》之后
读《浓烟与烟囱》有感
读《我们班的博客》有感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小鸟,我放飞你》读后感
福建省选派民办中小学党组织负责人的实践与思考
论老舍的《骆驼祥子》中的人物形象
论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论语域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论高职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邹开煌教学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比较分析
中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研究调研 朱姝(一)
走进生活,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财务报表审计的未来发展趋势及对策
论如何培养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语文实验教村特征小议
内部控制审计中的几个基本问题研究
试论内部审计风险的形成与控制
论语境与商务英语词汇的习得
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关于古诗意境的的感想──听《望洞庭》所想
《桂林山水》中巧妙的结构
象鼻山简介
《望洞庭》教学实录
桂林山水的由来
《忆江南》片段赏析
风景旧曾谙,能不忆“课改”?──《忆江南》教学反思
《忆江南》教学反思
桂林简介
桂林的山
桂林山水简介
桂林:爱在风景绝佳处
咬扣词句,体悟诗境──《望洞庭》教学一得
象鼻山简介
漓江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