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4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
一、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悟能力。
二、 训练学生有表情的朗读诗歌。
三、 通过对“梦”的讨论,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 明确“山”和“海”的含义。
教学步骤
一、 由谈“梦”导入 新课
1、 教师充满感情的说:童年是五彩的、童年是灿烂的、童年是多梦的,我们的童年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梦想,你的梦想是什么?是做一个探索自然奥秘的科学家?还是做一个周游世界的旅行家?一个运筹帷幄的军事家?驰骋赛场的运动员?挥毫泼墨的书法家?引吭高歌的歌唱家?慷慨激昂的演说家?感情白法奔放的文学家……,下面请同学们谈谈你的梦想是什么?
2、 各抒己见,各抒己梦
二、 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都各自谈了自己美好而朦胧的梦,今天我们所要学的这篇课文《在山的那边》就是叙述了一个大山深处的孩子的梦想,叙述他对大海的向往,并且一直不停的追寻着它。他真的是在寻找大海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在山的那边》,看看这个孩子到底在寻找什么?
三、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要求:1、放声朗读。
2、要投入感情。
四、 分小组讨论,怎样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例如:“想望”这个词就要读出,希望,企求的感情,同时由于“隐秘”的限制,因此读的时候要尽可能的读得轻一点。
“哭着回来”则要读出“我”的伤心。
“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既要读出“我”的失望,同时还得读出“我”的疑惑的感情。
五、 学生根据讨论的结果,再读课文
六、 展示课件,教师有感情的范读课文
画面1、先展示的是一幅远山的画面,层层叠叠的群山,朦朦胧胧的,同时配以《二泉映》的乐曲,并闪出课题《在山的那边》。
画面2、教师边有感情的范读课文,边闪出字幕:“小时候……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画面换成电影《老井》中反映大山深处贫困的画面。
画面3、教师朗读到“在山的那边,是海!”乐曲换成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画面切换成《人生》中高加林走出大山的镜头。
画面4、教师朗读到“——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画面切换成大海。
画面5、教师朗读到“在山的那边,是海吗?” 画面再次切换成深圳美丽的街景,繁华的生活,音乐换成节奏感强的动感音乐。
七、 学生跟着课件再读课文
八、 讨论作品中出现的三个主要形象
明确:我、山、海
九、 教师板书:山—————— 海
十、 讨论山和海各代表什么?
明确:山 群山 困难
海 梦想(理想)
十一、 简介作者王家新:从湖北西北部群山中走出的作家。
十二、 提问:谁知道,我国还有哪些作家是从大山深处走出来的?
明确:沈从文——从湘西群山中走出的作家。
沙 汀——从四川西北部群山中走出的作家。
贾平凹——从陕西群山中走出的作家。
十三、 他们为什么能从一坐坐大山中走出来?
明确:因为他们都有不断克服困难,实现梦想的决心。
十四、 走出“群山”的仅仅只有作家吗?
明确:不仅作家,还有科学家、艺术家等一切有着美丽梦想,并为之不断奋斗的人们。
十五、 讨论: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要求:尽量具体)
十六、 作业
1、用:痴想、隐秘、铁青、凝成、诱惑、喧腾、漫湿、一瞬间写一段话,字数不限,但必须有上面所给的词语和一个中心意思。
2、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在山的那边》。
3、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提示:这个大海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生活的;可以是甜美的,也可以是苦涩的;可以是宁静的,也可以是狂暴的;可以是开朗的,也可以是阴郁的……
本题是结合课文的练笔。“提示”表明“大海”不一定象征理想,这样就拓宽了思路。最容易写的还是第一次到海滨旅游,可以写对大海的向往,到海滨终于见到大海的心情,写大海无比壮阔的美,等等。
十七、板书设计
山—————— 海
(群山——困难) 梦想(理想)
附:学生习作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读《Elaine,Mary lewis,and the Frog》一书有感
- 致台湾小朋友的一封信
- 写作的快乐与烦恼
- 人生道路上的十字路口
- 我最看不惯的一种现象
- 神奇的鞋
- 一次特殊的测试
- 学当理发师
- 乒乓球赛
- 二十年后的电子计算机
- 人间仙境——太白山
- 游九顶塔民族风情园
- 变脸老板
- 给爸爸刮胡子
- 飞帽
- 试析学术规范的法学思考
- 试析本科宪法学教学独特性的初步探讨
- 简论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
- 试析高职生职业指导的意义、问题及实施路径
- 简论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订单班SWOT分析
- 试析理工院校“工程数学”课程教学改革
- 简论案例分析法在ESBP教学中的运用
- 浅析构建高校大学生学习型社区
- 试析专业发展的高校青年教师的学习研究
- 试析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思考
- 试析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构建
- 试析高职英语教学创新管理研究
- 试论高等数学创新思维的创新人才培养
- 简论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现状、原因及对策
- 试析人性教育视野下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研究
- 窑洞里的民间艺术
- 抢救民间文化的“唐·吉诃德”
- 《俗世奇人》同步练习
- 《俗世奇人》课文背景知识
- 《俗世奇人》富有个性的人物特点
- 追怀一位民间艺人
- 《俗世奇人》写作特点
- 《俗世奇人》写作特色
- 《俗世奇人》中心意思
- 《俗世奇人》同步练习
- 《俗世奇人》一人一事,曲折有致
- 《俗世奇人》结构分析
- 《俗世奇人》词语解释
- 《俗世奇人》巧妙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
- 《俗世奇人》习题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