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4
《背影》有关资料:朱自清的“平常心”
《背影》之闻名,其实在平常。也不必说“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只就是平常,恰如棉布之于绫罗绸葛,柴扉炊烟之于钟鸣鼎食,自然抹去了“为文造情”多有的刻意造作之痕。按说,这样的取材细微、速写简易,最难见奥妙,但作者无意雕琢经营自己的感受,就让它吐露又何妨!有几分悲凉寥落,有几分温暖惆怅,像是有什么,又像是没有什么“父亲蹒跚远去了”,在父与子之间、过去与未来之间,一切很简单又很复杂地凝聚着“天涯沦落共此间”的感情,原是人人皆可体味而又体味不尽的。朦胧的启示也许就在这里自然和灵魂在其中启示了自身。启示什么并不须指点,它的召唤力正在于永远为非强迫的响应留有余地。
在50年代,关于《背影》曾发生过是否宣扬小资产阶级感情以及应否再把它选入教材的讨论。恐怕后来连这样的讨论也不需要了。然而即令在“无情”的时代气氛里,仍有不少人悄悄留连于这种寓温润于朴素的文字,好像在沙漠中邂逅绿泽、水泉。许多人,包括隔代陌生的人,或许也在性情上响应过朱自清,无缘耳提面命,多在亲切的影响。他为人为文的“平常”沟通着人世间疏离的感情。
非常之文,非常之事,世上有,但多不在强求,强求易燥,燥则易折。《论语》上说,“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狂者常抱非常之情意,狷者多守持平常心,差不多是这意思。在孔夫子看,狂狷是要互补着才好。朱自清算不上强者,性格的收敛或许注定了理想的不能圆满、注定了低调的人生,只能于有所不为中有所为。这倒也落得难在身后有一本不平淡的传记,或者说正像他的文章、生业都缺少非常的主题材料。然而平常之于他,未始不难。所以好多年,他常在寂寞困愁里,一首《盛年自怀》写着:“前尘项背遥难忘,当世权衡苦太苛。剩欲向人贾余勇,漫将顽石自蹉磨。”
五四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后来不能不各自须寻各自门。在“蹉磨”中做着,努力着,这是朱自清选择和实践的一路。同好的还有叶圣陶、夏尊、丰子恺、刘半农、郑振铎、闻一多、俞平伯、宗白华、沈从文诸位,大致相知相沫,服务于教育、文学、出版,可以说,偏于文化学术园地的耕耘。朱自清更是在中学和大学的教坛上鞠躬尽瘁而殁。在当时,恐怕很难评价这种节制、淡泊的人世态度。然而朱先生的定力在于此,文化和人格理想也在于此。我们读其遗文,想其为人,可知他如何以踏实、持正、勤勉、厚容的质料来铺这条路。人不可能脱离他的时代,又只能以自己的方式、不媚不亢的态度投入这时代。如此,朱自清大约寄怀于顾亭林的精神“自今以往当思以‘中材而涉末流’之戒”。即在出处去就、辞受取与之间躬行着“博学于文”和“行已有耻”,一面不苟且遁世,一面又“明其道而不急其功”,当然算不上时代的先锋,却也在路上留了些深深浅浅的脚印。这更像任着一种“牛轭精神”,苦乐皆在其间。这种精神落实到文化学术上,其益处大概仍在“为非强迫的响应留有余地”。比如我们注意到在治学上取一种不武断的态度,既非“信古”又非“疑古”的“释古”取向,都同不求甚解而好言语道断的风气不相同的。
从一种望而崇高的政治意识和使命感去判断,朱自清所选择的路并非一条大道,甚至在多为慷慨激昂之气所弥漫的年代,连他本人也要惋叹走着一条“死路”,在当时和嗣后,人多以为无望。但他又不肯自弃,因为他实在是以教育和学术的传播为自己的生命了。其实,世界上原本是没有路的,或者他因为承认了一己的有限,便在这有限里来燃尽了自己。
如果以朱自清的状态来看待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命运,不论一时的兴衰,大概可以承认他们的选择本来是很有限的。多少年,读书人常在考虑进退的问题、“独善”和“兼济”的问题“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选择的矛盾联系着身心的忧乐穷达。这似乎难以正确或错误、积极或消极的尺子来作简单衡量。长话短说,一个平常的耕耘者比建功立业的斗士可能要显得缺乏意志与热情。然而情愿放弃担当主要角色的机会,情愿承受寂寞而耽于一种心灵的跋涉,比如自处于学术之角,亦未必不充实,不能有卓然的奉献。尽管这体现为一种退避、妥协,甚至是无可奈何的,且常与人生的问疑为伴何来何往,生兮死兮,颇以诱惑纠缠为苦。
(节自《读书》1989年第11期,舒禾《尚在旅途》)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放寒假了
- 说火
- 爸爸的脸
- 秋天的美丽
- 在邻居家做客
- 跳绳比赛
- 我是爸爸的小护士
- 我们的好老师
- 我们班的三大书法家
- 幺舅回来了
- 一杯热水
- 考试以后
- 淘气的小鸡
- 我发明的新型汽车
- 傻男孩过马路
- 研究高校在学生伤害事故中的法律责任(1)论文
- 论电视包装与电视节目的娱乐化
- 对电视栏目片头制作的艺术性思考
- 对电子商务合同的几点法律思考(1)论文
- 大陆偶像剧的优化路径
- 电视连续剧《知青》中体现出的传统鲁剧上的突破意识
- 论保险市场运行的非正式制度环境(1)论文
- 西方绘画体现形式对影视影响
- 电视字幕在电视新闻中的作用
- 论环境法的调整对象
- 电子商务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挑战与对策(1)论文
- 电子商务时代完善我国《合同法》的几点思考(1)论文
- 论环境侵权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倒置(1)论文
- 寻求电视电影可持续发展战略
- 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法律环境分析(1)论文
- 《阳光》教学设计8
- 《影子》教学设计3
- 《影子》学习目标和教材简说
- 《阳光》教学设计10
- 《阳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4
- 《影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影子》教学设计2
- 《阳光》教学设计9
- 《影子》教学设计6
- 《影子》教学建议
- 《阳光》教学设计8
- 《影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
- 《影子》教学设计5
- 《影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 《影子》教学设计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