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14
《安塞腰鼓》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基调,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
2、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3、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二、重点、难点:
1、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三、教学设想:
1、安塞腰鼓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上的一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的意味和浓郁的乡土气息,采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形象的直接的感受。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进入角色。
2、这是一篇气势恢弘的散文诗,有着雄浑伟奇的画面,更有着与画面风格一致的气势磅礴的语言,对这样的文章,先指导学生朗读,从诵读中体会它的气势,实现整体感悟。然后启发学生自己发现文章的内容美、形式美,通过讨论,揣摩句子含义,实现语言文字的内化。整个过程以“朗读”一线贯穿,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完成教学。
3、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凸现学生主体精神,力避教师烦琐讲解,突出新课程理念。
四、教学方法: 1、诵读 2、想象 3、研讨
五、教学准备:利用多媒体课件,加强直观性,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新课
导语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承载着黄土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信息的安塞腰鼓,以其奔放的动作、铿锵的节奏演绎着一曲生命和力量的赞歌!
欣赏腰鼓表演的片段,感受它的恢弘气势和铿锵激越。
看美景——
(通过播放安塞腰鼓录像,给学生以形象的感受,调动学生的情绪)。
请学生谈一谈观感,可以从声响、画面等方面谈。
本来,一个人,一面鼓,没有稀奇的地方,但是脚下古朴厚重的黄土高原,耳边奔腾咆哮的滚滚黄河,给它注入了巨大的精神力量。下面让我们跟随作家刘成章一起展开想象的翅膀,从文字中体会这腰鼓声中激情。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
本课导入 的设计以此为根据,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读美文——
1、教师范读课文。
铿锵激越的朗读能深深感染学生,许多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感情可通过读来悟出。因此,教师应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并多让学生朗读。
2、请根据文中描述,对安塞腰鼓进行概述、评价。
好一个 的安塞腰鼓!(空缺处可填词、短语、句子)
3、整篇文章极富震撼力,文章中一个排比接一个排比,一个高潮连一个高潮,大家从中体味到了什么?
A、这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
B、全文洋溢着一种阳刚之美。
C、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
三、朗读•赏析•探究
学生经过第一步的阅读,对文章内容有了整体的了解,但为了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还须进行第二步:理解性阅读。
赏美图,配佳句——
为了让大家对被誉为“天下第一鼓”的安塞腰鼓有更直观的认识,我们再来看几组特写照片。看后请各小组用课文中的文句与之相配并高声朗读。
对学生即时找出的句子进行简析,为下面环节作铺垫。
比如:对排比句进行总结,说出对句子的理解。
怎样理解“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声”?
① 鸡啼预示天明,是新的一天的开始,是希望的象征。
②这是以声衬静,用鸡啼反衬火烈的鼓声停止后大地的寂静。
说美点,品美韵——
这篇文章美吗?美在哪里?
语言美。
课文多用短句来表现内容;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交错出现,连用许多。
思想美。
1、为什么说“多水的江南……,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学生可从自然环境、经济文化、人的思想境界等角度谈,言之成理即可。
亦可结合江南音乐《姑苏行》谈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
作者在歌颂这种阳刚之美的同时歌颂黄土高原,这正是贯穿全文的感情基调。
2、文中“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是什么含义?
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厚实的精神文化土壤,也是他风雨变迁的见证,同学们可以从黄土高原的地域特点和社会历史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
3、西北现在好像成了贫困落后的代名词,作者为什么这样歌颂西北汉子?
西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在今天,西北好像落伍了。但那里的人民并没有因生活的贫困和环境的封闭而丧失希望,生命的能量就在这沉重的躯壳内奔突,终有一天会喷发。这里的人们,这里的土地是有希望的。落后是暂时的,只要生命还在期盼“搏击”,重生之日并不遥远。
4、同学们认为本文的主旨是什么?从课文中找到依据。
歌颂生命力量 歌颂黄土高原 歌颂民族精神 歌颂民族艺术
这篇文章美在,内容和形式(语言和思想)取得了完美的统一。
四、课堂小结
刘成章的《安塞腰鼓》是一首生命的和力量的赞歌。腰鼓自身,就是人类生命力量的凝聚,能最充分、最彻底的表现生命的阳刚之美,作者倾注了全部的热情与笔力歌颂。既有对陕北高原土地和土地上生命的赞美,又有对我们这个从沉睡中觉醒、迈着雄健的步伐,不断走向繁荣的伟大祖国的礼赞!
赏美乐——
《黄土高坡》音乐FLASH,在歌声中结束本课学习。
【布置作业 】
1、熟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三。(目的:更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涵。)
2、做好《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上的作业 。
【板书设计 】
安塞腰鼓
美
景 文 图 韵 乐
生命 力量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奇迹传奇
- 妈妈
- 虹猫
- 发言稿
- 钻石人
- 蓝色的幸福
- 妈妈,我为您骄傲
- 美丽的誓言
- 天使翅精灵少女(五)打赌
- 温暖的背
- 千万别把草吃光
- 我最敬佩的老师
- 大方的“小气鬼”
- 调皮三人组
- “足球迷”
- 传媒转型中的互联网新特征与治理之道
- “媒介即按摩”及其在网络时代的价值
- 逢低关注节能环保、文化、传媒、移动互联网
-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网络媒体的应用
- 青少年网络社交行为的媒介环境分析
- 从十八大报告看新时期我国网络媒介发展策略
- 浅谈利用网络媒体加强国有企业政治思想工作
- 网络传媒对司法影响的评价
- 浅谈网络媒体环境下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性教学
- 浅谈网络传媒的影响
- 高校校园网络传媒的教育功能审视与价值管理
- 论新兴网络传播媒介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 CIBN互联网电视与加拿大新动力传媒战略合作
- 网络公共领域中的微博媒介作用研究
- 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培养方式研究
- 《钱塘湖春行》和《天净沙·秋思》
- 丑小鸭
- 伤仲永
-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
-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 读于漪《春》的教学设计有感(论坛精华帖)
- 《皇帝的新装》第一课时教案
- 木兰诗(教师中心稿)
- 教案:《化石吟》(教师中心稿)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 《黄河颂》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 爸爸的花儿落了
- 木兰诗
-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