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14
一句有悖传统的翻译——记《口技》教学片段
一句有悖传统的翻译——记《口技》教学片段
七个一工程·一篇案例
一句有悖传统的翻译
——记《口技》教学片段
南川三中初一年级 尧彬
《口技》一文,对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艺的生动逼真地描写,结构层次清晰、有条不紊,极好地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教学时亦应抓住其结构和语言的特点进行教学。但上过本文,有一个镜头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师:文中多次描述听众的反应,这些描述有什么效果?
生1:“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说明宾客听得入神,被深深吸引,并感到满意,“默叹”一词表明宾客还能意识到这是口技表演,虽已入神但还能自持。
生2:“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表现了宾客也随口技表演内容由紧张到松弛的渐变过程,也说明宾客逐渐难以自持。
生3:“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写宾客惊慌欲逃的神态、动作,说明口技表演达到以假乱真的绝妙境界。
生4:我认为宾客不是要逃跑,而是去救火。
(哗然)
我当时也懵了:是我看的资料不全吗?不权威吗?但在我的记忆中是翻译成的“几乎想争着逃跑”呀!随即,我让学生展开讨论,自己却赶紧翻阅资料。但事实就是这样:《教师教学用书》中译为“几乎都想争先恐后地逃跑”,《文言文全解》、《教材全解》、《点拨》等中都译为“几乎想抢先跑掉”之类的,无一是译为去救火的。
我暂不表明观点,让学生自己表决。结果各有理由:
认为是逃跑的理由是:众多资料书中是这样的翻译,古汉语字典上的“走”也是解释为“跑,逃跑”。因为此时宾客已不能自持,所以在火灾面前表现出逃跑心理是符合事实的。
认为是救火的理由是:救火救人是发生火灾后宾客们应立即想到的,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且,文中的“奋袖出臂”一词也表明宾客们准备大干一场。“走”是解释为“跑”,但不是“逃跑”,而是跑去舀水,同时也表明了宾客们不能自持的境界。
不用说,我赞成了救火的观点。因为我们的教学,不只是欣赏文中壮观的场面,体会写作的精妙,更要培养学生做人素养。至于是否改变了原文本意,我想林嗣环在天之灵也不会过多指责吧。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帮助爸妈烧饭
- 妈妈的爱
- 叠衣服
- 下雨了
- 升旗仪式
- 扫楼梯
- 我的家
- 春天来了
- 小草的梦
- 自我介绍
- 跳绳
- 木棉花
- 我学会了打篮球
- 参观杭州动物园
- 花伞借给谁
- 电教媒体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 公交优先助推城市交通向大众化转型
- 探究中国器乐即兴之美
- 浅论加强交通重点工程一线职工思想工作
- 音乐教学与赏识教育
- 浅析如何加强技术控制提升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
- 浅谈声乐教学中的表演特质
- 浅析《托斯卡》中男高音咏叹调的艺术特色
- 长三角道路运输稽查一体化分析
- 论佐罗塔耶夫手风琴作品的创作特点
- 试析道路运输需求分析
- 关于如何运用音乐活动进行幼儿音乐教学
- 爵士鼓的魅力与价值
- 浅谈衙白铁路桥梁钻孔桩施工的技术控制
- 浅论钢琴教学中的“三情”
-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设计六
- 《泉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小鹿的玫瑰花》片断赏析二
-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四
- 《泉水》相关佳作:水泉之歌
-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设计三
-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设计七
- 《笋芽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设计五
- 《小鹿的玫瑰花》教学设计一
- 《小鹿的玫瑰花》教学设计三
-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设计二
- 《泉水》:一股清泉流过心田
- 《泉水》教学设计四
- 《笋芽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