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26
《背影》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征,表情达意的写法。
2、理解一些语句的含义,体会朴实的语言风格。
3、领会文中的父子之情,学会“关爱他人”。
二、教学设想
1、预习要求:掌握文中的生字词;了解作者简况;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全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什么感情)。
2、教法与学法:在教学上,设想如下:以学生尝试阅读为主、(尝试分析结构、尝试品味
语言、尝试展开联想、尝试模拟表演等)老师组织交流,讨论并适时点拨。
3、教学时间:2课时
4、教具:投影仪、胶片、录音。
第一课时
要点:学习抓住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特征表情达意的写法,初步体会文章中的父子之情。
过程:
(一)激发感情,导入
新课
①请大家说出自己的生和父母的生日。
②父母对子女的爱是真挚无私的。这种爱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子女对这种感情有的体会到了,有的体会不到;有的当时就体会到了;有的过后才体会到。老一辈这种崇高美好的感情深深地感动并激励着一代一代年轻人。同学们想一想,父母的疼爱之情是否感动过你?你是通过什么事体会到的?这种感情是体现在父母的只言片语中,还是隐含在父母的神气里?是通过某个动作流露的,还是通过某个身形体态表现的?鲁迅曾说:“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而本文作者为什么只写父亲的背影。学习这篇课文时,同学们要弄清:这是父亲做什么时的背影?这“背影”体现了父亲对“我”的什么感情?文章写这“背影”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二)、检查预习
1、抽若干人尝试朗读片断;若干人对投影的生字词上黑板注音释义。
2、指名简介朱自清。
(三)、指导朗读
1、听课文朗读录音(要求:听准字音;体会感情;进一步理解部分词语的含义)
2、学生自读
3、学生展示朗读。
(四)、整体感知,尝试练习。
学习速读课文,解决以下问题。(先独立思考,后相互交流讨论,最后教师点拨指导)
1、文中写了几次“背影”?着重写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见的背影?写送别时的“背影”,表现了父子间的什么感情?(完成此题后,相机朗读第六、七段,加深体会感情)
2、每次背影出现,“我”都有什么感受?
3、文章题目是“背影”为什么还要写第二段、第三段?(以上内容可分步完成)
(五)、教师小结
如果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日常生产中,可以见到各式各样的背影。而这些背影都留给我们足够的想像空间。在朱自清的眼中,父亲的背影,凝聚着父亲对儿子的关爱深情,尤其是在当时家境惨淡、祸不单行的日子里,这种关爱更显可贵,也就更感动人心。
(六)、学生自我小结。(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七)、作业
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朴实语言中的满腔深情。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公园里的花
- 我喜欢的声音
- 照片里的故事
- 变废为宝
- 宽容让我进步
- 打针
- 养鱼
- 我们的校园
- 举世无双的宝贝——我
- 家乡的小枣
- 偷偷摸摸的看电视
- 新世纪广场
- 我希望我的房间是……
- 我向往的地方--西沙群岛
- 变化多端的云
- 论《民法通则》与《物权法(草案)》的合宪性_民法论文(1)
- 民事诉讼中法官释明权运用之我见_民法论文(1)
- 中国民法典的基本理念_民法论文(1)
- 韩国民法上的传贳权制度_民法论文(1)
- 再论物权行为无因性原则与善意取得制度_民法论文(1)
- “抢媳妇”现象刍议_民法论文(1)
- 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性质的再思考 _民法论文(1)
- 论一般人格权的立法模式_民法论文(1)
- 民事诉讼视角下个人独资企业债务的承担_民法论文(1)
- 网上消费者个人诚信危机探析 _民法论文(1)
- 析垫付责任_民法论文(1)
- 中国个人数据保护立法的现状与展望_民法论文(1)
- 论我国破产监督人制度的设置思路_民法论文(1)
- 我国现代商号制度的完善_民法论文(1)
- 信息公开、知情权与公民隐私权的保护_民法论文(1)
-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
- 《影子》教学设计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思路及设计
- 《阳光》教学设计
- 《雨点儿》教学设计
- 《静夜思》教学设计
- 《鸟的天堂》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学设计
-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
- 《凡卡》教学谈
-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
- 《比尾巴》教学设计
- 《找春天》口语交际课
- 《平平搭积木》教学设计
- 《荷花》第二自然段教学片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