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10
紫藤萝瀑布
教学设想
安排一课时。
突出课文描写上“细”、“美”的特点,课文中的工笔画可作为解决初中生阅读和写作
粗疏问题的范例,启发学生领会课文中通过精细的描写、含蓄的抒情、新颖的想象而感
悟的人生哲理。对文中表现出的形象美、意境美、结构美、语言芙适当点拨、引导,使
年龄小、不注意体会文章内容的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师联系课文背景讲读一、二段,帮助学生理解描写的对象、描写的顺序、描写的
方法、描写的语言,进而指导学生独立分析,锻炼分析能力。
对比阅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发展想象力。
教学内容和步骤
~、联系旧课,导入 新课,激发爱美的热情。
我们通过第一课《短文两篇》的学习,认识了生命的美好本质和对待生命的正确态
度。今天学习的散文《》仍是赞美生命的顽强和美好的,只是文章的形式与第
一课有别。
二、指导学生阅读预习提示,了解课文的背景,释题。
“紫藤萝”亦称“紫藤”、“朱藤”、“藤萝”,豆科,羽状复叶,春季开花,蝶形花冠,
青紫色,总状花序,产于我国中部,供观赏,花、种、子供食用。
三、指导自学课文,梳理全文结构。
作者如何在花瀑前,将心中的悲痛焦虑化为精神宁静.感悟生命的永恒的,同学们
把课文仔细读一遍。
要求:
1.读不准的字查字典,弄清字音、字形、字义。
2.把你认为写得最美最精彩的句子画出来。
3.文中从欣赏紫藤萝写到回忆紫藤萝,再思索到人生。读后分段。
4.提出自己阅读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讨论、交流、明确:
进溅比创g贮n)仁(zh山虬(q山琼(邮阳)酿(nl呐)
分段:
第1--6节:看花(第一段)。
第7一9节:忆花(第二段)。
第10-11节:悟花(第三段)。
四、讲读示范,引导学生领会抓住描写对象特征细致描绘的特点。
1.文章的第一句“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从侧面烘托出紫藤花引人止步,眩人眼
目的美丽,也引出下文,照应结尾。
2.从第2节开始,作者开始正面描写紫藤花了,描绘非常形象、优美,同学们读2、
3、4、5、6节,要求读顺畅。读后:
①按顺序说说描写的对象。
②说说描写的角度和方法。
同学交流后,教师讲述:
这6节文字依次描写了花瀑、花稳、花朵。
从描绘的形象看,作者先从所见的整体着笔,‘“只见一片辉煌淡紫色,像一条瀑布,
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
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在和阳光互相挑逗”,将花瀑拟人
化,使静态变为动态,赞美花繁花盛,如盛装少女欢歌笑语,生趣盎然。再按照视线所
及,从局部着笔,细写每一朵花,像“帆”.如“舱”,“船舱鼓鼓的”“像忍俊不禁的笑
容”。进而提出花中“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的问题,这便写出花不仅生机勃勃.而且还
具有神话般的美丽。
从描绘的颜色看,仍是先写整体,“一片辉煌的淡紫色”,“紫色的大条幅”.再写局
部“上深下浅,好像紫色的沉淀”,作者着力描写紫色是因为紫色是深沉的,象征着生命
的永恒。
再从描绘的神态看,写花儿一串串“挨着”、“挤着”,花儿彼此“推着、挤着”,“叫
着”“嚷嚷”“我在开花!”“我在开花!”,以拟人手法写出花的童稚般的欢乐,让人觉得花
在骄傲而坦荡地为自己美丽的存在而欢笑嘻闹。再从这几个小节运用的修辞手法看,大
量运用了比喻和拟人。以“瀑”为比喻,赞美花之茂与繁.以“欢笑”、“挑逗”等拟人手
法,突出花具有人的灵气,这样将比喻、拟人交替使用的还有用“帆”、“舱”喻花朵外
形,用“忍俊不禁”拟花朵的情态,生动而形象地传达出花朵美丽娇媚的特征。这是作者
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的表现,我们要学习作者善于观察、善于想象、善于描绘的这种能
力。
五、独立分析、评论第二段。
下面的“忆花”部分,请同学们自己欣赏、分析.赏析时要注意:
弄清描写顺序、角度、语言,重点分析一两个精彩的句子,谈体会。
学生发表意见后,点拨:
作者在这段中依次写了“赏花的感受”、“忆花的劫难”、“颂花的生机”。
作者是从自己品花的习惯说起,从“不摘花”而“凝望”,品味心灵的感受。
花瀑在心上“流过”,实为作者在心灵中感受花瀑的精神内涵.由于花爆表现出的生
命力使她一点一点的从对小弟的病的焦虑、悲痛中平静下来,这花不仅色彩、它的芳香
也似乎是浅紫色,将作者笼罩在宁静的喜悦中,于是自然忆起旧日的紫藤萝,再目睹今
日的紫藤萝,更深刻地感到随人世变迁的受苦受难的紫藤萝在历尽劫难后的勃勃生机,
实际上反映了作者经历劫难后对生命的认识。
六、阅读第三段,思考回答:
这段的主要内容和表露的感情。
这段的写作特点。
教师点拨:
文章在这段点明了主旨:“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
境的。”原来使紫藤花如此美丽而繁盛的“仙露琼浆”就是“生命的酒酿”。读这段,我们
要体会到人开如花,劫难总要被幸福战胜,时代的洪流总会冲走不快。只要加快脚步,
鼓足生命的勇气前进,你便会是那灿烂瀑布中的一朵浪花。结尾句深化了主旨,又照应
开头,使全文浑然一体,耐人寻味。
七、学生诵读全文,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感情,与第一课《敬畏生命》、《热爱生命)}对
比,思考这三篇课文的异同。
学生评述,教师点拨:
这三篇文章的主旨都写对人的生命的思考,对人生的体验,对生命的领悟。都是散
文。但前两篇文章的题目都直接反映文章的主旨,而《》一文的题目却只表达
文章描述的对象,不反映文章的主旨。就其内容而言,《敬畏生命》重在抒情,揭示人洞
察到的生命本质,《热爱生命》重在说理,告诉人们怎样对待生命。《》是托物
喻理,明写紫藤萝的生机勃勃,实为歌颂生命。这种托物喻理的文章就是将深刻的思想
寄寓在具体的浅显的常见的物中。因为它具体,可使读者感知,因为它浅显,最易为读
者了解。
写托物喻理的文章首先要选准物,显示物与理之间的联系。如本课作者抓住紫藤萝
的盛开这么一件小事,将它和十年动乱那一特定的历史时期联系起来,从而使小题材具
有了深刻而广阔的社会意义,抒发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同时表达了
作者对历史长河迂回曲折而终将前进的感慨。
八、根据课文内容,说说对作者由花的勃勃生机感悟到“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的
理解。
板书设计 :
看花
花瀑
花稳
花朵
忆花
赏花的感受
忆花的劫难
颂花的生机
悟花:生命长河无止境。
(莫晖)
教学设计(B)
[阅读提示〕
宗步是一位女作家,一家人在“文革”中深受迫害,“焦虑和悲痛”一直在作者的心头。
在拨乱反正后的1982年5月,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作者异常悲痛,徘徊于庭院中,见
一株盛开的紫藤萝,睹物释怀,由花儿的由衰及盛感悟到生命的永恒。于是在其弟病逝
前写成此文。本文体现宗步写景散文的风格:积极含蓄的主题,婉转有致的感情,精美
的景物描写,简洁精炼的文字。由于文章写在动乱初定、热情复苏的年代,这篇散文有
着更普遍的意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词语理解〕
正确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进溅:
挑逗:
忍俊不禁:
伫立:
仙露琼浆:
伶仃:
察言观色:
盘虬卧龙:
酒酿:
[内容理解〕
一、朗读课文,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互.分析本文的脉络。
2.文章的主旨是如何表现的?
3.文章是如何含蓄地表达感情的?
4.文章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各有什么作用?
二、作者丰富的想象力是怎样在文中反映的?
[写法分析〕
本文重在对紫藤萝花作精细、真切的描写,展现紫藤萝积极的内在精神:充满蓬勃
的生命力和奔放而又耐得住寂寞的纯朴本性。作者不用直接的渲染抒发,不作直接的说
教,而是客观地叙写自己所体味到的,使读者能自己去领略紫藤萝花的精神与意义。作
者通过驻足惜花写出了自己与如瀑的花沟通,在宁静与喜悦中把美丽的感触升华为对生
命的感触。而把回想和展望交织,内在精神和外在情态并举,读者才更加体会到今日花
的丰茂的来之不易,在信加珍惜的心情下,鼓舞起生活的热情。
[语句揣摩〕
揣摩下列各句:
1.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
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
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绿光,就像进溅的水花。(分析隐含的深意。)
2.我只是仁立凝望,觉得这一条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
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
的。
(分析含蓄表达的内容。)
3.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分析内涵及在文中的作用。)
(莫晖)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纯洁的心灵
- 水
- 疲惫和轻巧的脚步
- 黑板+粉笔=粉笔+黑板=爱
- 幸福的真谛
- 恩情无限,真诚回馈
- 记住自己
- 粉笔灰的味道
- 梦想·坚持·超越
- 爱的脚步
- 惊蛰
- 记住自己失败的时候
- 我眼中,你最美
- 活力四射的初三岁月
- 彼岸
- 电子政务工程建设初探(1)
- 谈DHPLC技术在基因突变检测上的应用
- 计算机液位过程控制综合实验系统研制与开发(1)
- 利用Web挖掘技术加强电子商务中的知识管理(1)
- JAVA实现电子商务系统(1)
- 浅谈基于异常检测的邮件病毒防治策略(1)
- VBA在限定Excel工作表用户按钮中的应用
- Web挖掘个性化模型研究(1)
- 基于ASP的动态网站的设计与实现——我院工资查询系统
- 论容易与语码转换混淆的若干概念
- 对高法关于网络域名纠纷最新司法解释的理解和适用(1)
- 利用RCM2200实现以太网与异步串口的通信(1)
- 学科信息门户中网络信息导航系统的规范建设(1)
- 单向可Ping通的原因与原理
- 计算机专业实习总结
- 《半截蜡烛》美文欣赏一
- 《再见了,亲人》随堂练习 巩固篇
- 《打电话》随堂练习 提高篇
- 《打电话》美文欣赏(二)
- 《再见了,亲人》老师语录
- 《打电话》教学设计一
- 《再见了,亲人》重难点分析
- 《打电话》教案设计二
- 《打电话》重点问题探究
- 《打电话》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 《打电话》美文欣赏(一)
- 《打电话》同步作文写作指导
- 《打电话》重点字词的意思
- 《打电话》同步作文训练素材
- 《打电话》整体阅读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