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3

《马说》教学设计3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12-14

《马说》教学设计3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认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2.在把握文章中心的基础上,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

3.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达到当堂背诵的效果。

教学重点:

1.有步骤的诵读训练。

2.托物寓意的写法。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

讲述伯乐相马的故事,引出课题。

二、初读课文,疏解文意。

1.教师范读。

2.学生对照课文注释小声读。

3.指名学生朗读,要求读得通顺,语音正确,不读破句。

4.针对学生朗读情况,教师适当点拨。

5.学生齐读。

三、再读课文,推究文理。

1.教师提出讨论题,学生分组讨论。

(1)文章一开头,作者是如何阐述伯乐和千里马 之间的关系的?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2)没有遇见伯乐,千里马的命运会如何?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3)千里马的才能为何被埋没?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作者是如何描述千里马因肚饥而无法发挥才能的痛苦的?

--且欲与常成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5)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马者的不知马的?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6)文中的哪句话点明了中心?

--其真不知马也。

2.学生交流讨论结果,教师从旁指导。

3.在此基础上,再读课文,要求读得流畅,语气、重音、停顿和速度得当。

(1)同桌间互相听读。

(2)指名学生朗读。

(3)全班学生齐读。

四、三读课文,品味意境。

1.三段文字都用一个也字收住,它们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无限痛惜;愤怒谴责;深刻嘲讽。

2.作者所说的食马者、伯乐、千里马仅仅是指传说中的人和物吗?

--食马者比喻不能识别人才的统治者。

--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

--千里马比喻人才。

3.简介写作背景,体会作者通过本文所表达的见解。

4.揭示托物寓意的写法。

5.学生读课文,要求读出文章的意味和情趣,铿锵悦耳,抑扬顿挫,声情并茂。

五、要求学生背诵全文。

六、教师小结。

七、辩论:当今社会还需要伯乐吗?

板书设计 :

伯乐不常有 不以千里称也 (无限痛惜)

食马者无知 安求其能千里也 (愤怒谴责)

天下无马 其真不知马也 (深刻嘲讽)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家乡的春天
景色诱人的桂林
爷爷
我的老师
下雪了
给爸爸的一封信
杭州西湖的美景
我喜欢乒乓球
冬天的景色
我当上了小记者
我帮妈妈做家务
姐姐的小螃蟹
冬天
今天真冷
公司工资管理制度
机构改革中非领导岗位双向选择和择优选用实施办法
公司文明单位创建与管理办法
公司人事管理制度
xx饭店文明职工考核办法
人民法院考勤制度
市林业局机关办公楼管理规定
接待工作管理办法
文化局党组会议事规则
企业员工担保制度
关于进一步对老年人实行优待的规定
请销假制度
人事作业程序
法院院长公开接待日制度(试行)
*组织部社会服务承诺制度
简述孙健君:站在文化的高度
从形容词角度看衡阳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性
商品社会文化体系构建
国际广告传播中的“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帝国主义
透过中世纪中西方婚姻礼仪的比较分析其文化内涵
从“妙玉论茶”看清代文人茶文化
中国人和美国人语言交际中的面子观探索
化解文化矛盾与构建和谐社会
2006年中国社会文化现象综述
平衡膳食研究进展
浅谈生态文明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论网络色情文化对青少年性道德的冲击
从性别角度探讨礼的起源
单纯文化批判与男性在消费权力上“集体失语”的关系探究
消费者行为学视角中的流行文化
《成长的烦恼》教学设计2
《成长的烦恼》教学建议
《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放声歌唱祖国──《黄河颂》赏析
《黄河颂》教学设计7
《成长的烦恼》教学设计1
黄河多灾多难的历史
感受战火中的音乐
听《黄河大合唱》有感
《黄河颂》整体把握
《成长的烦恼》教学设计2
《黄河颂》教学建议
黄河奇观
《黄河颂》教学设计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