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满井游记》教学设计4
一、目的
1、学习“每”“辄”等词的古义;了解“未之知”这种与现代汉语语序不同的句子。
2、学会分析三种比喻句的不同表达效果。
3、领会作者文中所充溢的热爱春天,热爱自然的激情的熏陶。
二、难点、重点
1、文章表现出来的热爱春天、热爱自然的激情。
2、三种比喻句的不同表达效果。
三、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质疑法、讨论法
媒体设计:(略)
教学课时:1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作者:袁宏道:明代文学家与其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明代“公安派”领导人物。文学是提出了“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主张。
2、我们久居城内,满眼都是红墙碧瓦。一旦到了郊外田野,满地绿意,满眼山光水色,不禁喜不自胜。这篇文章就是作者与友人游历了满井后写的一篇浸透着早春芳馨和感念大自然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的美好情怀的文章。
(二)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文章
(1)读文章,消灭文字、词语障碍注意“斫、遁、砾、茗、鹄、呷、蹇”等几个字的读音。
(2)教师范读并补存注释
每:每每
辄:就
未之知:“未知之”的倒置形式。
(3)同桌合作,参考工具书及课文注解疏通全文大意。
同时圈画疑难词句,并向老师提出质疑。
(4)集体解疑,教师点拨。
(5)复述课文内容
2、了解课文内容
(1)作者围绕“满井”写了哪些内容?
讨论明确:柳、土、冰、山峦、鸟、鱼、游人
(2)作者抓住了这些事物怎样的特点?
讨论明确:水——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光明丽的特点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掠也。则写出了春山的清新可人、娟净明媚
柳——柳条将……寸许
则写出了春天柳条的柔软与麦苗破土初生而又整齐喜人的情景。
……
(3)这篇文章除了写满井早春景物之外,还写了些什么内容呢?试分析他们在表达文章主题上的作用。
讨论明确:首段写燕地早春之特征。表达作者“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的无奈和渴望出游的心情。为后文出游做铺垫。
尾段则表述了作者将以这次游览为起点,在公事之余继续出游的愿望。并表达了作者不同于一般俗人“以游堕事”之处。
(三)小结
这篇短文优美动人,融情于景。文辞简洁而又清丽自然,意趣蕴藉。
五、课堂测试
1、依据课文写出汉字并为之注音
飞沙走()波色()明清()见底()然如拭鲜()明媚泉而()者
2、翻译下面句子
A、始知效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B、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3、找找这篇文章中的比喻句并说说他们的好处。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做一个善于合作的人
- 要学会善待别人
- 把握青春
- 一把雨伞一片真情
- 做一个善于合作的人
- 微笑面对失败
- 笑对失败
- 青春的心
- 迎着风雨向前冲
- 合作
- 用微笑面对失败
- 微笑着面对挫折(演讲稿)
- 一个和我合作愉快的人
- 青春大观园
- 青春的心绪
- 创新住宅的尝试
- 设计师数年设计生涯的经验之谈
- 建筑业技术发展方向和重点
- 专家预计未来五年绿色节能建筑将成主流
- 让艺术回到它的本位
- 我国空间结构建筑的发展趋势和变化
- 大开间灵活性住宅初探
- 设计思维
- 建筑节能任重道远
- 美国建筑市场的准入特点
- 宫与殿的区别
- 大学生毕业做技术员在工地该干些啥?
- 建筑市场与建筑质量
- 浅谈建筑的艺术
- 中西方古建筑色彩浅析
- 《牧场之国》教学设计二
- 《牧场之国》老师语录
- 《乡下人家》美文欣赏 故都的秋
- 《牧场之国》重点问题探究
- 《乡下人家》美文欣赏 等你,是一种风景
- 《乡下人家》趣闻故事
-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二
- 《乡下人家》随堂练习 提高篇
- 《牧场之国》重难点分析
- 《牧场之国》随堂练习 提高篇
- 《乡下人家》写作指导
- 《牧场之国》随堂练习 巩固篇
-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一
- 《乡下人家》训练素材
- 《牧场之国》教学设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