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背影》教学设计8
(一)课文重点和难点
1.叙事散文的选材;
2.叙事散文的结构;
3.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征。
(二)需落实的知识点
1.文章的线索;2.文章的整体结构;3.对比反衬手法的运用;4.朴实、含蓄、生动、细腻的语言风格。
(三)教法设计
1.要求学生将课文朗读一遍,默读一遍。教师提问:本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要求从两个方面回答。(提示: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关怀挚爱之情和儿子对父亲的感激怀念之情。)
2.本文描写的是“父亲”,却以“背影”为题,说明“背影”在文中一定有着重要作用。全文共有四处写到“背影”,作者以“背影”为主线,组织了全篇结构。
图表设计:上述图表,教师讲述第一栏内容,第二、三、四栏由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填写。
3.作者围绕“背影”这条线索,紧扣主题,对材料进行了巧妙的取舍和安排。教师提问:(1)第一自然段后,作者为何要宕开一笔,写父亲失业,家境惨谈?(提示:渲染感伤色彩。为文章定下“苦涩凄冷”的基调,表明父亲在如此艰难的处境中还无微不至地关怀“我”,突出了主题。)(2)在第二次写“背影”之前,为什么要不厌其烦地描述父亲如何终于决定送“我”,如何在送的过程中细致周到,劳形劳神?(提示:使“背影”的出现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为全文的高潮作铺垫。)(3)最后一段起什么作用?(提示:反映父亲晚景的凄凉,更衬出他爱子之情的深厚可贵,使文章具有一种悠长、令人回味的意境。)
以上问题,由教师引导学生或看书思考,或二人讨论,师生共同得出答案。
4.教师提问:全文有几处用了对比或反衬的写作方法?分别起什么作用?(提示:第一处:家中不幸之后,父亲本来心里难过,却说“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怜;第二处:“我”的“聪明过分”和父亲的“迂”相比衬,表现父亲的爱子情深;第三处:最后一段父亲“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与“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两种态度心情相对照,更加衬托出父亲在艰难处境下爱子之情的浓厚与久远。)
(四)教案扩展思路
1.分析第六自然段中一系列动词的妙用,让学生学习如何用平实、真切、得体、准确的语言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征,突出主题思想。设计一个作文片断练习。
2.引导学生体会朱自清于质朴中见深刻,于含蓄中见神奇的写作特点。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
- 读《一粒种子》有感
- 读《匆匆》有感
- 读《比目鱼的故事》有感
- 《新二十四孝》读后感
- 读《淘气的年龄》有感
- 《爱的教育》读后感
- 读《皮皮鲁》系列有感
- 观《爱心》有感
-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 读《三国演义》有感
- 请保护这群可爱的天使
- 读《神秘岛》有感
- 读《孟子》有感
- 《悯农(一)》读后感
- 关于包豪斯的色彩空间应用研究
- 关于建筑中的人像柱起源研究
- 中国西部基础教育发展观
- 美国公立中小学教师终身职及其对我国教师聘任制的启示
- 建立和完善我国中小学校长管理制度
- 论网页设计中的视觉传达
- 浅谈舞台灯光配置
- 当阳峪窑,宋代北方民窑的集大成者
- 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对比中美中小学教育
- 浅谈爱心教育的艺术
- 浅论形式美
- 也谈音乐与舞蹈的关系
- 班级动态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 为小主人们创造全面发展的乐园
- 关于史前彩陶与中国书画
- 《小小的船》教案
- 《哪座房子最漂亮》教案
- 《自己去吧》教案
- 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一组课文第四课《哪座房子最漂亮》
-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
- 《小猫种鱼》教案
- 小学一年级语文第一册第六单元《爷爷和小树》教案
- 小学一年级语文第一册第六单元《比尾巴》教案
- 《画》教案
- 小学一年级语文第一册第六单元《影子》教案
- 《小竹排在画中游》教案
- 人教社小学语文第一册《雪地里的小画家》
- 人教课标版一年级语文上册 口语交际《我们的画》教学设计
- 人教版第一册《自己去吧》
- 人教版第一册 自己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