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10
《新闻两则》教案
●教学目标
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了解新闻特点,复习记叙文六要素知识。
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
准确精练的语言。
●课前准备
预习生字词,查阅有关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资料。
学生每人准备一份当天的报纸。
教学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毛泽东亲自撰写了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学习这两则新闻不仅要抓住战争的主题,也要抓住新闻的特点)
教学设计
导入
(导入
课文的方式可根据需要设定)
(教师配乐朗诵毛主席所作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声情并茂地导入
课文)这首诗是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而作,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历史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经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毛泽东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亲自撰写的一篇新闻,题目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或让学生拿出当天的报纸浏览新闻版,简要介绍几则新闻,由新闻的标题导入
)
整体感知
教师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教师检查预习字词情况,布置思考题:
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了什么内容。
再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指出记叙的六要素也是新闻的要素)
精读课文(可分读、齐读),具体说说新闻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报道渡江情况的?按什么顺
序报道,为什么?
学生读课文后,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三个思考题分别针对新闻结构的三部分:标题、导语
、主体)
教师导学
(讨论了以上三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就要看标题。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
看导语
。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主体。
新闻的要素也是记叙的要素,只要把记叙的六个要素变成六个问题,阅读的时候注
意这六点,养成留意要素的习惯,再读其他叙事性作品也就容易把握内容了。
合作探究
教师布置思考题:
阅读这则新闻后,你以为新闻具有怎样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
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讨论后明确:
新闻的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
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
、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新闻的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
拓展延伸
教师导学:要求学生快速默读第二则新闻《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了解新闻内容。再
让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新闻知识学习第二则新闻,并提出思考题。
默读第二则新闻,理清记叙的六要素。
运用所学的新闻知识具体分析第二则新闻,并说说两则新闻在写法上有哪些不同之处?
品味两则新闻语言的特点,完成课后练习三。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学生全班交流,只要言之有理,教师
就给予鼓励。
教师小结
《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
有关键意义的胜利。学习这两则新闻,使我们了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两则新闻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明。给我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体
验、感受、思考周围的世界,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水平。
布置作业
就现代战争的话题谈谈你的认识,并整理在练习本上。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爱小草
- 给枣树涂雅霜
- 我喜欢上学
- 我心目中的好老师——修老师
- 向雷锋学习
- 开学了
- 校园的一角
- 家乡的特产
- 我喜爱的老师——吴老师
- 找春天
- 围棋邓老师
- 我的家
- 游玩雅戈尔动物园
- 我爱春天
- 春游
- 选择司法独立:中国的民意与司法独立法学理论论文(1)
- 换个思路看植物新品种法律保护法学理论论文(1)
- 简议清末刑法变革法学理论论文(1)
- 从“礼治”到“法治”?法学理论论文(1)
- 古代东方民法探略法学理论论文(1)
- 孙中山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订法学理论论文(1)
- 可别等成了“戈多”
- 共同侵权的法理探讨法学理论论文(1)
- 关于我国反垄断立法的思考_法学理论论文(1)
- 笼中鸟:法律制度还是法律理论?法学理论论文(1)
- 美国的法治经验及其启示法学理论论文(1)
- 论法律的实质理性
- 国家法律与民间规范的冲突和互动
- 中国立法体制建构的几个问题法学理论论文(1)
- 汉法学理论论文(1)
- 《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
-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案
-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案
- 《窗前的气球》教学设计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之三
- 《纸船和风筝》教学实录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之一
- 《恐龙的灭绝》教学设计
- 《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
- 《我是什么》教案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之二
-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之一
-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
- 《称象》学案
- 《活化石》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