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沁园春 雪》教案
要点:1、分析下阕部分,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诗歌的主题。2、理解议论抒情相相结合的特点。3、朗读和背诵。4、练习测试。
教学内容与步骤:
1. 进入上阕“概括”界面,复习旧课。
2. 全班背诵上阕。
3. 分析下阕:
1. 老师操作电脑进入下阕的“思考题”界面,显示思考题:
思考题内容:
1、前两句有什么作用?为什么不用“赞美”而用“折腰”?
2、“惜”的作用与上阕哪个词相近?
3、“文采”、“风骚”、“弯弓射大雕”各指什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4、诗人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和对“成吉思汗”的评价态度是否一样?分别体现在哪些词语上?
5、“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怎样理解?
6、这一部分在表态方式上有何特点?“俱往矣”前后有何联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 学生思考后进行讨论(五分钟),然后老师停止电脑广播功能,让学生自己操作电脑显示各题的分析及答案,不懂的向老师提出(七分钟)。(有小喇叭符号的,单击它,可播放配音分析)
答案要点:
1. 承上启下,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受;“折腰”本来是鞠躬、倾倒的意思,这里有赞颂、赞美的意思,而它比“赞美”程度更深,感受情更强烈,更能体现出无数英雄为祖国的壮丽山河而倾倒之情。
2. 其作用与上阕的“望”相近,都有领起下文的作用。
3. “文采”、“风骚”指的是文学才华,这里指的是广义的文化,指的是文治;“弯弓射大雕”指的是武功。都用了借代的手法。
4. 不同。对前两者并不是一概否定,而对后者的惋惜之情近于嘲讽。这种感情分别体现在“略”、“稍”、“只”等词上。
5. “风流人物”指的是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看今朝”的“今朝”指的是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和广大的人民群众。这不但是一种坚强的信心和伟大的抱负,而且是一种昂扬的斗志。抒发了自己作为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壮志和抱负。
6. 议论与抒情相结合。既谈古,又论今,把古代与今天作比较。热情歌颂了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和广大的人民群众。抒发了诗人作为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壮志和抱负。
1. 全班朗读下阕。
2. 终止学生操作,开启网络广播功能,电脑演示下阕朗读欣赏。
3. 背诵下阕。
1. 电脑演示全词的朗读欣赏,同学们分为男女两组跟着电脑演 示进行朗读。
2. 电脑演示歌曲《沁园春·雪》。
3. 终止网络广播功能,让学生自己在电脑网络上完成本课的反馈练习,然后电脑自动计同各人的成绩。
练习内容及答案:(有小喇叭标志的,单击它,电脑会播放该句子的朗读,)
1. 用键盘输入括号前的字的拼音字母,并读准(每空5分)
分(fen)外妖娆(rao) 稍逊(xun)风骚(sao)
数(shu)风流人物
(二)把下列句的朗读节奏判断正确的一项用鼠标拖到括号内( C )(5分)
A.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B.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C.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D.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 判断下列语句的修辞手法。(每小题10分)
A比喻 B、对偶 C、拟人 D、夸张、E借代
1.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C )
2.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AB )
3. 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BE )
(三)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每小题10分) A、对 B、错
1、 “望”字统领的诗句是由“长城内外”到“分外妖娆”( B )
2、 “顿失滔滔”一句的重读应在“顿”( A )
4. 本词上阕在表达方式上是描写与议论相结合( B )
5.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是“风流人物”( B )
(电脑显示得分)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游洋人街
- 一个助人为乐的人
- 我的爸爸
- 申请QQ之险
- 牵挂
- 花的比美大赛
- 美丽的花果山
- 海底世界
- 挑足球
- 蒲公英
- 太阳雨
- 家长会
- 我喜欢牵牛花
- 游泳
- 我的爸爸
-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论”质疑(1)
- WTO法律规则对我国市场经济法治的影响(1)论文
- 公证在保护知识产权领域的作用(1)论文
- 探析青少年萨克斯基础教育中的兴趣培养
- 对电子商务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学分析(1)论文
- 论中国经济法学理论发展30年(1)论文
- 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建设(1)论文
- 知识产权诉讼临时禁令实体审查条件分析(1)论文
- 寻求东西方美学精神的整合之路(1)
- 探析基础教育课改背景下小学快乐作文教学策略
- 毛泽东的美学思想新论(1)
- 诠释孔子——论孟子对孔子美学思想的继承与创造性发展(1)
- 建国五十年美的本体论研究述评(1)
- 浅析我国基础教育小班化体制推行的必然性和可行性研究
- 浅谈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办学特色形成研究报告
- 《珍珠鸟》第二教时
- 《珍珠鸟》听后感
- 《桂花雨》
- 《桂花雨》的直观教学
- 《桂花雨》教学随感五
- 《珍珠鸟》
- 《珍珠鸟》赏析
- 《桂花雨》
- 《桂花雨》教学设计三
- 《桂花雨》
- 《桂花雨》
- 《桂花雨》
- 《珍珠鸟》听后感
- 《珍珠鸟》有感(徐红霞)
- 《桂花雨》教学设计一